也见于 溶血性贫血的概述
G6PD缺乏为磷酸己糖旁路途径缺陷中的一种,其在红细胞代谢性疾病中最为常见。G6P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可出现大量变异(多态性),从而导致G6PD活性的变化范围较大,可从水平正常到严重缺陷。突变可根据G6PD酶活性水平分为I至V类。因为该基因是X连锁的,故男性更易在临床上出现显著的溶血表现,尽管女性纯合子,或杂合子伴倾向性X染色体失活可使受影响的X染色体比例升高(请参见 嵌合型)也会受到影响。
在美国,这种缺陷发生在约10%的黑人男性和<10%的黑人女性中;而祖先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人群(如意大利人、希腊人、阿拉伯人、犹太人)发病率较低。
病理生理
症状和体征
在大多数情况下,溶血将影响 < 25%的红细胞,并引起暂时的黄疸及黑尿。部分病人可出现背部和/或腹部疼痛。然而,当缺乏更为严重时,重度溶血将导致血红蛋白尿和 急性肾损伤.
诊断
当出现急性溶血的证据,尤其对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的黑人男性,应考虑该诊断。溶血时,可出现黄疸和贫血、黄疸和网织红细胞增多症。外周血涂片可见到具有一个或多个位于细胞周边的咬痕(1μm宽)的红细胞(咬痕或泡状细胞)和具有被称为Heinz小体内含物的红细胞,其中Heinz小体是变性的血红蛋白颗粒。这些细胞可见于溶血早期,但在脾功能完整的患者中,因脾脏的清除作用,其不会持续存在。
G6PD活性的测定是可以实现的。然而,在溶血发生期间及之后,因衰老的,缺陷严重的红细胞及富含G6PD的网织红细胞被破坏,检测可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应在急性溶血发生数周之后再次进行检测。有多种筛查方式可供选择,包括快速检测;且应通过定量测试明确阳性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