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 排尿概要)
任何导致膀胱受损或膀胱出口传入传出信号损伤的情况都会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原因可以涉及CNS(如中风、脊髓损伤、脊髓脊膜膨出、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周围神经(如糖尿病、酒精性或维生素B12缺乏性神经病变、椎间盘突出、骨盆手术导致的损伤),或两者都有(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梅毒)。膀胱出口梗阻(如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粪便嵌塞或尿道狭窄)常同时存在,加重症状。
无力(张力低下)的神经源性膀胱表现为容量大,压力小,收缩力缺乏。可能因为外周神经损伤或脊髓S2~S4节段损伤所致。急性脊髓损伤初期的膀胱无力以后可能会衍变为长期的无力或膀胱痉挛,但膀胱功能也可能在数天数周或数月后得到改善。
痉挛膀胱表现为容量正常或缩小伴不自主收缩。通常由大脑损伤或脊髓T12以上节段的损伤引起。更详细的症状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膀胱收缩和尿道外括约肌的松弛常不同步(括约肌协同失调)。
混合类型(无力和痉挛同时存在)可以有很多疾病导致,包括梅毒、糖尿病、大脑或脊髓肿瘤、中风、椎间盘破裂、神经脱髓鞘病变或变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症状和体征
诊断
诊断有赖临床表现。常可通过测膀胱残余尿,肾脏超声发现肾积水,血肌酐检测评价肾功能。
不能自行导尿或不能去厕所的患者(严重虚弱老年或中风后的患者)常无法进行进一步检查。
对于不是严重虚弱的肾盂积水或肾病的病人,可行膀胱造影、膀胱镜、膀胱内压力测定结合尿动力学检查,以指导更进一步的治疗。
-
膀胱造影用于评价膀胱的容量并发现输尿管反流。
-
膀胱镜用于评价潴留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通过发现膀胱小梁)以及寻找膀胱流出道梗阻。
-
膀胱内压力测定能明确膀胱容量和压力的高低;如果在脊髓损伤后造成无力型膀胱的恢复期检查有助于评价逼尿肌的功能和预测恢复情况( 检查)。
尿动力学检查尿流率和肌电图检查括约肌能显示膀胱收缩和括约肌松弛是否同步。
治疗
如果在肾脏损伤前得到诊断和治疗,预后较好。
尿道置管
药物和其他疗法
痉挛性膀胱的治疗取决于患者潴留尿液的能力。能保持正常尿量的患者可以使用促使排尿的技术(如应用耻骨上压力、刮擦大腿);抗胆碱能药物或许有效。不能保持正常尿量的患者,治疗方法同急迫性尿失禁( 成人尿失禁 : 治疗),包括药物( 治疗尿失禁的药物)和骶神经刺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