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是直肠经肛门脱出。
直肠是位于肛门之上的一段大肠,粪便排出前即储存于此。肛门是消化道末端开口,粪便由此排出体外。(也可参见肛门和直肠概述。)
脱垂是指器官从体内正常位置滑出。直肠脱垂导致直肠由里往外翻出,从肛门口可看到暗红色、呈指状突出的直肠内壁(直肠黏膜)。直肠会出血,大便失禁(失去对排便的控制)也是一种常见症状。偶尔直肠可突入阴道(直肠前突)。仅当出现并发症或当脱垂严重时,此病才会引起疼痛。
只涉及直肠黏膜的暂时性脱垂通常发生在其他方面健康的婴儿中,多半是由于排便用力过大所致,一般不严重。但在成年人中黏膜脱垂为持久性,且可能进一步恶化,导致更多直肠脱出。
完全的直肠脱出(有时正式称为脱垂,但该术语可以指代任何完全的器官脱垂)最常见于60岁以上的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