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
举例 |
血小板疾病 |
|
血小板数目减少 |
伴脾脏肿大的肝硬化 进展迅速的 DIC 可引起血小板受到破坏的药物(包括肝素、奎尼丁、奎宁、磺胺类药物、磺酰脲类药物或利福平) |
血小板数目增加(这往往导致过度凝血但有时会导致过度出血) |
|
血小板功能障碍 |
可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碍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或其他 NSAID) |
凝血障碍 |
|
获得性 |
抗凝药(抑制凝血的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或 DOAC(例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依杜沙班和利伐沙班) 进展缓慢的 DIC |
遗传性 |
|
血管疾病 |
|
获得性 |
|
遗传性 |
结缔组织病(如马凡氏综合征) |
DIC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OAC = 直接口服抗凝药;HIV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NSAID = 非甾体类抗炎药;vWF = von Willebrand 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