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是一类白细胞,作为身体抵御急性细菌感染和某些真菌感染的主要防线。中性粒细胞通常占血流中全部白细胞的 45% 至 75% 左右。如果没有中性粒细胞提供的重要防御作用,人体在控制感染方面就会出现问题,一旦感染就有致死风险。
当感染消退或暴露停止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能会很快消退。
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严重程度
病因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许多病因,但可分为两大类:
大量中性粒细胞被消耗或破坏
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
中性粒细胞在骨髓中生成减少可归因于癌症、流感等病毒感染、结核病等细菌感染、骨髓纤维化或者维生素 B12 或叶酸缺乏。放疗影响骨髓时也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许多药物——包括(但不限于)吩噻嗪、磺胺类药、多种抗癌药(化疗),以及某些毒素(苯和杀虫剂)——也可损害骨髓生成中性粒细胞的能力。
一种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疾病(骨髓停止生成所有血细胞)也会影响中性粒细胞在骨髓的生成。
某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也导致中性粒细胞数目减少。在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中性粒细胞数目以几周为一个周期经常升降。在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但很少发生感染,这可能是因为患者体内产生的中性粒细胞足以对感染作出应答。重度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组可使中性粒细胞成熟受阻的疾病,患者从婴儿期开始就会发生严重感染。
症状
诊断
如果患者反复感染或者出现罕见感染,或者患者正在服用已知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药物,则医生会进行一次血液检查(全血细胞计数)来作出诊断。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提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在很多病例中,例如患者正在接受化疗或放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可预见的,病因已明确。病因未知时必须明确病因。不论病因明确与否,医生通常都会查找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可能引起的隐性感染。
明确病因
医生询问药物或毒物暴露史,并查找可引起中性白细胞减少症的感染或其他疾病。医生通常会通过针刺采集骨髓样本。在显微镜下检查骨髓样本,以确定其是否正常,中性粒细胞的干细胞(前体细胞)数目是否正常,以及中性粒细胞的发育是否正常。通过检查干细胞数目是否减少以及这些细胞成熟过程是否正常,医生可以判定问题出在细胞的成熟障碍还是血液中细胞过度消耗或破坏。有时,骨髓检查提示是否有其他疾病(如白血病或其他癌症,或者结核病等感染)影响骨髓。
如果怀疑某种遗传性疾病,医生可进行基因检测。
感染评估
因为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可能并无感染相关的全部典型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会询问患者与其症状相关的详细问题,并对他们进行从头到脚的检查。对任何相关结果进行某些检查,例如,如果患者腹部不适,可进行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如果患者发烧,即使没有其他症状,医生通常也会进行尿分析和尿培养、血培养以及胸部 X 光检查。当医生采用培养检查时,他们会采集一份检材(在这种情况下,为尿液或血液)的样本,并将其送至实验室以培养可能存在的细菌或其他病原体。
治疗
最重要的是要治疗任何已发现的感染。在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中,感染可能会很快变得严重或致命。即使医生不能诊断出特定的感染,也会假定有发烧症状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已出现感染。这类患者会被给予抗生素,以有效抵抗常见的传染性病原体。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取决于病因和严重程度。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药物尽可能停用,可疑的毒素要避免接触。
有时不需要治疗骨髓即可自行恢复。病毒感染(诸如流感)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能是一过性的,一旦感染清除后即可恢复。轻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一般没有症状,可能不需要治疗。
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由于其身体缺乏抵御病原体侵袭的能力,容易因感染而迅速死亡。这样的患者一旦出现感染,通常需要住院并立即应用强力抗生素,即使感染的病因和确切部位还不明确。发烧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来说通常提示感染,同时它是提示需要立刻实施医疗处理的重要征象。
被称为集落刺激因子的生长因子可以刺激骨髓生成白细胞,有时是有帮助的,可采用注射方式给药(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如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由自身免疫疾病造成的,皮质类固醇可能有效果。如果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可以静脉给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其他抑制免疫系统活性的治疗药物。
如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由其他疾病(例如结核病、白血病或其他癌症)造成,那么治疗基础疾病可能会消除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或干细胞)移植本身不用于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建议可将其用于治疗某些严重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