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期手术前,完善的 术前医疗评估 由非手术人员(例如内科,心脏科,肺科)是必要的,这有助于评估手术风险。这些人员还可以帮助诊疗已经存在的疾病(如糖尿病),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如心脏,肺,感染)。偶尔可能需要进行精神状态的评估,及时处理术后潜在的精神障碍,以利术后顺利康复。
对于老年 患者,包括社会工作者、治疗师、伦理学家等在内的跨学科医疗组对病人进行综合性诊疗的效果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需要启动 应急程序 (例如,腹腔内出血,内脏穿孔,坏死性筋膜炎),通常没有时间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然而,应尽快回顾患者的既往病史,特别是过敏史以及识别增加急诊手术危险性的因素(如出血问题或不良反应,麻醉史)。
一般在择期手术前,外科医师小组可以通过咨询患者的内科医生来完成一个术前的评估,以识别一些可矫正的异常情况并决定是否需要特别的术中监护,来使手术风险最小化。另外,择期手术应近可能延迟,使某些潜在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液学异常)可以被有效地控制。
病史
术前评估相关的疾病史包括以下内容:
-
反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近期症状,如咳嗽、胸痛、活动时呼吸困难、膝关节水肿;或者感染的表现(发热、尿少)
-
失血过多的危险因素 (例如,出血性疾病,牙科手术出血史,择期手术,或分娩出血过多史)
-
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blank} (DVT)深静脉血栓形成)
-
感染的危险因素
-
已知的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疾病,特别是高血压、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糖尿病、哮喘、以及COPD
-
既往接受手术和麻醉的病史,特别是并发症的情况
-
过敏史
-
烟草,酒精和非法药物的使用
-
近期使用处方药、非处方药或者保健品的情况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或过度打鼾的病史
如果术后可能留置导尿,那么需要了解患者的尿流情况和前列腺手术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对于没有显著出血倾向和并发症危险因素低的健康患者,不一定需要进行术前的实验室检查;有症状或由危险因素患者,更常见异常检查结果,其多为假阳性。
对于存在其他疾病症状,或者有明显出血倾向和并发症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在手术前进行以下实验室检查:
-
全血细胞计数和尿液分析(包括尿糖、尿蛋白和尿沉渣细胞)
-
除非患者既往绝对健康并且年龄小于50岁,一般都应在术前检查血糖、血电解质和血清肌酐值。这些检测的危险性很低,也不应该使用对肾脏有损伤的试剂
-
如果患者的病史和症状显示可疑,应该进行肝酶的测定
-
只有当患者有出血倾向的个人史或家族史或与出血相关性疾病时,才需要进行凝血分析和出血时间的测定。
-
对于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包括年龄> 45岁的男性和> 50岁的女性,都应该进行心电图的检查
-
尽管对年轻的患者或者没有心肺疾患征兆的患者作用可能有限,对于接受全麻的手术患者仍然推荐进行胸部X线的检查(或者调阅患者近期的X线胸片)。
-
患有慢性肺部疾病或者出现肺部疾病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应该进行术前肺功能测定。
症状性冠心病的患者需要做进一步的术前检查,如运动试验甚至冠状动脉造影。
程序风险因素
患者危险因素
医生应用已发表标准对于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单独的高龄并不显著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是一旦并发症发生,高龄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率。慢性病比高龄更能增加手术并发症的死亡率。因此,高龄并非手术的绝对禁忌证。
心脏病高危因素
心脏病危险因素大大增加手术风险。围手术期心脏风险通常使用美国心脏协会修订的心脏风险指数进行评估({blank} 非心脏病手术的危险因素分层法).它认为心脏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如下:
心脏并发症的风险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
一个高风险的手术(如血管外科手术,开胸或开腹手术)也独立预测高的围手术期心脏病风险。
患者活动性心脏病症状(如心脏衰竭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特别高的围手术期风险。患有 不稳定型心绞痛 的患者围手术期发生MI的风险为28%。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风险与运动耐受程度成正比。有活动性心脏病症状患者需要进一步评估。例如,应确定心脏衰竭的原因,使得围手术期心脏监测和治疗可以在择期手术前进行优化。其他心脏检测,如 超声心动图 甚至血管造影,应该在有证据提示存在可逆的心肌缺血患者的术前评估中进行。
术前护理应着眼于使用标准化治疗控制活动性疾病(如,心脏衰竭,糖尿病)。此外,应采取措施减少围手术期的心动过速,因为其可以使心脏衰竭恶化和MI的风险增加;例如,应当优化疼痛控制以及考虑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尤其是对于已经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考虑冠脉血运重建。心脏的异常如果不能在术前纠正或者患者具有心脏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术前和术中某些时候需要进行 肺动脉导管监测。有时心脏危险远远高于进行手术带来的好处。
感染
体液和电解质失衡
营养失调
营养不良增加了成人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术前使用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评估营养状态。营养不良的指标包括以下内容:
血清白蛋白是营养不良的一种便宜的,广泛使用,以及可靠的指标;它应该应用于疑似营养不良患者的术前评估。值 < 为2.8g / dL预测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因为血清白蛋白的半衰期为14〜18天,因此不能反映急性营养不良。如果疑似急性营养不良,可以测定具有较短半衰期的蛋白质;例如转铁蛋白(半衰期7天)或转甲状腺素蛋白(半衰期3至5天)。术前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最有可能改善有减肥史和蛋白质含量提示严重的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态在某些情况下,手术可以延迟,使得患者能够接收营养支持,有时可长达数周。
显著肥胖 (BMI“40公斤/米2)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的风险,因为这样的病人增加了心脏和肺部疾病(例如,高血压,肺动脉高血压,左心室肥大,心脏衰竭,CAD)的危险。肥胖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 和肺栓塞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大多数肥胖患者,应进行术前静脉血栓预防。肥胖还会增加术后伤口并发症(如脂肪坏死,感染,裂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