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麻痹最常见为水平凝视麻痹;部分影响上视,极少数影响下视。
水平凝视麻痹
水平性同向凝视受大脑半球、小脑、前庭神经核和颈部传出神经控制。由上述部位传出的神经会聚于水平凝视中枢(脑桥旁网状结构或外展旁核),并且在毗邻外展核处整合成最终指令,控制支配同侧外直肌的同侧外展核,及通过内侧纵束(简称MLF)控制支配对侧内直肌的对侧动眼神经核。对拮抗肌的抑制信号同时发出。
最常见且完全的水平凝视麻痹,见于脑桥水平凝视中枢和外展核的病变。脑卒中是常见病因,导致不能向病灶侧凝视。卒中所致的麻痹对刺激无应答(如自主刺激或前庭刺激)。轻微麻痹可以仅仅引起眼球震颤或无法持续注视。
另一种常见的病因是对侧大脑半球的额叶病灶。这些病灶通常由卒中引起。它引起的麻痹通常随着时间会减轻。由脑干反射调节的水平凝视(如冷水刺激反应)仍保留。
垂直凝视麻痹
上、下凝视依赖从前庭系统发出的,经双侧内侧纵束上升到第Ⅲ、第Ⅳ颅神经核、Cajal间质核和内侧纵束颅侧间质核(riMLF)的神经纤维通路。单独的下行通路可能源自自大脑半球,通过中脑顶盖到第Ⅲ第Ⅳ颅神经核。内侧纵束颅侧间质核整合传入的神经冲动,并发出最终垂直凝视指令。
垂直凝视随年龄增长而更受限制。
垂直凝视麻痹通常由中脑病变引起,如梗死或肿瘤。在向上垂直凝视麻痹时,瞳孔可能会扩大,并在向上看时发生垂直性眼球震颤。
双侧上视麻痹可能由帕里诺(Parinaud)综合征(中脑背侧综合征)引起,其形成原因常为松果体肿瘤,少数可因中脑前顶盖梗死或肿瘤造成。这个综合征的特点是上视受损,眼睑缩进(Collier征),双眼向下注视(日落征),汇聚缩进眼球震颤和扩大的瞳孔(大约6mm),对光反射差而调节反射存在(对光与调节反射分离)。
下凝视麻痹
不影响上视的下视麻痹是进行性核上性眼肌麻痹的特异性体征;其他的原因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