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骨因为处于面部中心且突出经常是面部骨折的最多部位。由于损伤机制不同,上颌骨骨折、眼眶或筛板损伤和鼻泪管损伤也可能发生。
并发症包括面容畸形和功能性阻塞。鼻中隔血肿为软骨膜下积血,可能导致软骨缺血性或化脓性坏死,进而导致畸形(马鞍鼻)。筛板骨折可以导致脑脊液漏出,增加脑膜炎或脑脓肿的风险。幸运的是,这种并发症是罕见的。
症状和体征
诊断
治疗
及时治疗包括用冰块冷敷和镇痛控制症状。必须立即将鼻中隔血肿切开并引流以防止感染和软骨坏死。
修复术 仅用于引起临床可见畸形或鼻气道阻塞的骨折。修复术的终点取决于临床表现或气道改善。修复术通常在损伤后3到5天肿胀消退后进行,但应限制在在损伤后2~3周内进行,在骨痂形成前完成。成人鼻骨折可能需要局麻后行修复;儿童通常需要全身麻醉。
用一个钝性起子通过鼻孔放在塌陷鼻骨下面,当抬高鼻前面和侧面时,在对侧鼻部用适当的压力压迫使鼻背向中线。鼻子固定可能需要内部填塞(包括用抗生素浸透的纱条)至鼻前庭高度的位置,同时夹板外固定。内填塞物需要保持放置4~7天;外夹板固定需要保持7~14天。在鼻填塞的同时预防性应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可以减少 毒性休克综合征的风险。
软骨损伤通常不需要修复术。在肿胀消退后畸形仍然存在的罕见情况下,给予局部麻醉后的修复术和夹板固定已足够。
鼻中隔骨折 难以固定,往往需要后期行鼻中隔手术。
筛板骨折伴脑脊液漏 需要卧床休息,头部抬高和放置腰椎管引流。引流管理和需要抗生素因机构而异。如果脑脊液漏没有解决,可能需要手术修复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