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kettsiaOrientia, Ehrlichia, Anaplasma, 和 Coxiella立克次体属,东方体属,埃里希体属,无形体属和柯克斯体属一度被认为属于同一家族。但是现在根据基因分析,被认为是不同的实体。虽然这类生物需要依赖活细胞生长,但它们是真正的细菌,因为它们有代谢酶和细胞壁,利用氧气,并且对抗生素敏感。
这些生物体通常有一个动物宿主和节肢动物载体,例外的是R. prowazekii,普氏立克次体(人类为主要宿主)和C. burnetii柯克斯体(它不需要节肢动物载体)。具体的传播媒介、宿主和流行地区有很大差异({blank} 立克次体 东方体属 埃里希体 无形体属♦和♦柯克斯体♦感染引起的疾病)。
立克次体有许多种,但是大多数人的立克次体感染由其中的3种引起。
立克次体 东方体属 埃里希体 无形体属♦和♦柯克斯体♦感染引起的疾病
症状和体征
立克次体首先在节肢动物叮咬处进行繁殖,常引起局部损害(焦痂)。病原体可穿透皮肤或粘膜组织;某些立克次体(R. rickettsii)可在小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增殖,引起血管炎,其他种类立克次体可在白细胞内复制(Ehrlichia 单核细胞, Anaplasma 粒细胞)。
东方体属或Orientia斑疹热型(除立克次氏体R. rickettsii)感染多见局部淋巴结肿大。
立克次氏体R. rickettsii 引起的血管内皮炎症可导致斑疹、脑炎表现以及皮肤和组织坏疽。
严重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斑疹热或埃里希体感染,可能还会引起皮肤淤斑性坏死、指状坏疽、循环衰竭、休克、少尿和无尿、氮质血症、贫血、低钠、低氯、水肿、谵妄以及昏迷等临床表现。
诊断
将立克次体与其他感染区别开来
各种立克次体感染之间的鉴别诊断
各种立克次体感染之间的鉴别诊断。有些立克次体感染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可以直接进行临床诊断,但重叠感染的可能也要考虑。
-
如落基山斑疹热(RMSF),皮疹通常在发热的第4天出现,四肢末端多见,呈皱型斑疹,快速蔓延至躯干、掌心和足底,并转变成淤点。但有些RMSF患者可能无皮疹出现。常伴有血管炎,累及皮肤、皮下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肺脏、心脏、肾脏、肝脏和脾脏。
-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皮疹往往首先在腋窝和躯干出现,然后向四周蔓延,但很少累及掌心、足底和面部。其生理和病理异常与RMSF相类似。
-
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斑疹伤寒的皮疹是非紫癜型,不发生融合,并且比较局限。另外,肾脏和血管并发症也很少见。
-
恙虫病:的临床表现与RMSF以及斑疹伤寒类似,但是流行地区往往有所不同,易伴有焦痂并且易累及其周围腺体。
-
立克次体痘:病情比较轻,皮疹呈囊泡型,周围有充血,分散较稀疏,与水痘类似。
-
非洲蜱咬热的临床症状与其他立克次体类似,皮疹位于肢体末端,呈多发性黑色焦痂,并可累及周围腺体。
检测
治疗
鉴于立克次体的诊断比较费时,而且敏感性不高,因此通常需在刚发现时就进行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的进一步恶化,并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四环素为一线治疗药物:多西环素200毫克口服一次,其后100毫克每日两次,直到病情改善热退24〜48小时,且治疗至少7天。病情严重无法口服药物患者可给予静脉用药。虽然四环素可引起小儿牙齿着色,专家认为单疗程多西环素的过程是可行的。
氯霉素可作为二线治疗药物,剂量为500mg口服或静滴每日四次,疗程7天。
但两种药物都属于抑制立克次体药,而并非杀立克次体药。
环丙沙星及其他氟喹诺酮药物也有一定的抗立克次体作用,但临床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另外,急性RMSF和流行性斑疹伤寒在感染的后期会伴有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输液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以防止加重肺和颅内水肿。
当患者出现DIC时肝素不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