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猪红斑丹毒丝菌(以前称隐袭丹毒丝菌E. insidiosa)是一种细小的革兰阳性,有荚膜、不形成芽孢、不活动的微嗜氧杆菌,呈世界性分布,是一种主要的腐生菌。
E. rhusiopathiae猪红斑丹毒丝菌可感染多种动物,包括昆虫、贝壳类动物、鱼、鸟和哺乳动物(特别是猪)。人类感染主要与职业有关,典型者是由于处理可食或不可食动物[感染的动物尸体、提取的产品(油脂、肥料)、骨和壳]时被刺伤而感染。通常患者在鱼场或屠宰场工作。被猫、狗咬伤也可导致感染。皮肤以外部位感染罕见,通常表现为关节炎和心内膜炎。
症状和体征
诊断
治疗
对于 局部皮肤疾病, 通常采用以下一种抗生素治疗,维持7天:
头孢菌素也是有效的。达托霉素和利奈唑胺在体外试验中有效,如果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可以考虑使用。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可能不再可靠。
E. rhusiopathiae丹毒丝菌对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万古霉素耐药。
重度弥漫性皮肤或全身性感染 最好应用下列一项进行治疗:
心内膜炎的治疗采用青霉素G维持4~6周。也可选择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万古霉素通常用于革兰氏阳性杆菌性心内膜炎的经验性治疗; 然而,E. rhusiopathiae红斑丹毒丝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因此,同其他革兰氏阳性微生物快速鉴别E. rhusiopathiae 红斑丹毒丝菌 是至关重要的。
治疗关节炎宜用同样的药物和剂量(在热退或积液消退后至少再继续给药1周),此外还需对感染的关节进行反复的针刺抽吸引流。
关键点
-
丹毒丝菌感染通常见于处理可食或不可食动物材料[如在屠宰场]时发生刺伤的人群或工作与鱼类或贝壳类动物有关的人群。
-
在外伤一周内,出现特征性的隆起,紫红色、不形成水疱、发硬的斑丘疹,伴有瘙痒和灼热感;约三分之一患者可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
-
菌血症罕见,但可导致化脓性关节炎或感染性心内膜炎。
-
通过培养全层活检标本或通过研磨丘疹获得的渗出物进行诊断。
-
如果怀疑由于E. rhusiopathiae 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则病原体的快速鉴定至关重要,因为治疗通常是不同的; 红斑丹毒丝菌E. rhusiopathiae对通常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杆菌性心内膜炎的万古霉素耐药。
-
根据感染的程度和部位采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环丙沙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