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见 胆管功能概述)
急性胆囊炎是胆石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反过来说,≥ 95%的急性胆囊炎有胆石症。当结石嵌在胆囊管引起持续性梗阻时,会造成急性炎症。胆汁淤滞促使炎症相关酶的释放(如磷脂酶A使卵磷脂转换成溶血酸卵磷脂,可介导炎症反应)。
受损的粘膜分泌更多的液体进入胆囊腔,多于被胆囊吸收的。结果造成胆囊扩张进一步释放炎症介质(例如,前列腺素),加重粘膜损伤,造成局部缺血,所有这些造成炎症持续存在。在此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液体分泌和炎症的恶性循环,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会导致坏死和穿孔。
如急性炎症缓解,然后又继续复发,胆囊可发生纤维化、缩小,不能浓缩胆汁和排空—— 慢性胆囊炎的特征。
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
症状和体征
大多数患者有既往发作的胆绞痛或急性胆囊炎。胆囊炎的疼痛性质和部位类似于胆绞痛,但持续时间更长(>6h),程度更剧烈。呕吐常见,伴右肋下压痛。数小时内可见Murphy征(按压右上腹,深吸气可加重疼痛而使吸气终止)伴右侧上腹部肌卫。常有低热。
在老年人中,第一或唯一的症状可能是全身性和非特异性的(例如,厌食,呕吐,全身乏力,虚弱,发热)。有时无发热。
即使不经治疗,85%的患者急性胆囊炎通常在2~3天后可减轻,1周内完全缓解。
并发症
如不治疗,10%的患者会发生局限性穿孔,1%发生游离穿孔和腹膜炎。腹痛加剧、高热、腹壁强直伴反跳痛或肠梗阻,提示胆囊积脓(胆囊内的脓液)、坏疽或穿孔。如急性胆囊炎伴黄疸 或胆汁淤滞,可能存在胆总管部分梗阻,通常是结石或炎症造成。
包括下列其它并发症: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诊断
当有以上症状和体征时应当怀疑急性胆囊炎。
经腹部超声是发现胆结石的最佳方法。该检查也可引起胆囊部位局部压痛(超声墨菲征)。胆囊周围积液或胆囊壁增厚提示急性 炎症。
如果超声检查结果无法确定,可应用胆管闪烁显像♦;放射性物质不能填充胆囊提示胆囊管梗阻(如嵌顿结石)。假阳性结果的可能原因如下:
吗啡激发试验,给予吗啡可增加Oddi括约肌张力,促进胆囊充盈,从而排除假阳性结果。
腹部CT可鉴别并发症如胆囊穿孔或胰腺炎。
可以行实验室检查,但并不能做出诊断。白细胞增多伴核左移很常见。在无并发症的急性胆囊炎, 肝功能检查 是正常的或仅轻度升高。轻度的胆汁淤积(胆红素升至4mg/dl,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常见,提示炎症介质影响肝脏而非机械性梗阻。更明显的升高,特别是脂肪酶(淀粉酶特异性不高)明显升高>2倍,提示胆管梗阻。结石通过胆管可使氨基转移酶(ALT、AST)升高。
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
治疗
处理措施包括收住入院、静脉补液和镇痛药如NSAID(酮咯酸)或阿片类药物。如呕吐明显或存在肠梗阻,应予禁食和放置鼻导管。通常开始静脉应用抗生素以治疗可能存在的感染,但尚缺乏证据证明其有益。经验性用药应当针对肠道革兰氏阴性菌,可使用头孢曲松每24小时2g加甲硝唑每8小时500mg静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每6小时4g静滴,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每6小时4g静滴。
胆囊切除术可治愈急性胆囊炎和缓解胆绞痛。一般推荐早期行胆囊切除术,下列情况下最好在24~48小时内行胆囊切除术:
当患者有增加手术风险的严重慢性疾病(例如,心肺疾病)时,手术可能需延迟。在这些患者中,胆囊切除术被推迟到内科治疗以稳定共患疾病或至胆囊炎解决。如胆囊炎缓解,可在≥ 6周后行胆囊切除术。推迟手术可能会引起复发性的胆道并发症。
在手术风险极高的患者,如高龄、无结石性胆囊炎或因烧伤、创伤或呼吸衰竭入住ICU的患者,可行经皮胆囊造瘘术替代胆囊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