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每年约有>79000新发膀胱癌病例,每年死亡16870例(2017年数据) (1)。膀胱癌是男性第四位的肿瘤,女性的发生率低,男女发生比例约为3:1。白人的膀胱癌高发于黑人,发生率随年龄增加。
膀胱癌的危险因素包括:
膀胱癌的分型:
>40%的患者膀胱癌可在膀胱的同一部位或其他部位复发,尤其是肿瘤较大、分化差或多发的患者。膀胱癌易于转移至淋巴结、肺、肝和骨。p53基因突变可能和肿瘤的进展与耐药相关。
膀胱原位癌级别较高,但为非侵袭性,通常呈多发病灶,易于复发。
参考文献
-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Key statistics for bladder cancer.(膀胱癌的关键统计资料)
症状和体征
诊断
膀胱内灌注己基 - 氨基乙酰丙酸后,用蓝光进行膀胱镜检查可以提高膀胱癌的检测以及无复发生存率。然而,这些技术并未显示出可增加无进展生存。
对低分化(stage T1或更加表浅)肿瘤(占70~80%),膀胱镜活检已足以进行分期。但是,如果活检显示肿瘤比浅表肿瘤更具侵袭性,那么额外的活检,包括肌肉组织,就需要做了。若肿瘤侵犯肌层(≥stage T2),可行腹部或骨盆CT和胸片,以明确肿瘤浸润程度和有无转移。麻醉后双合诊(男性直肠指检,女性直肠阴道检查)并同时行膀胱镜活检。应用标准的TNM(T肿瘤,N淋巴结,M转移)分期系统( AJCC / TNM *膀胱癌分期和 TNM膀胱癌定义)。
AJCC / TNM *膀胱癌分期
TNM膀胱癌定义
预后
治疗
浅表肿瘤
侵袭性肿瘤
肿瘤侵犯膀胱壁肌层≥stage T2)常需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切除膀胱和邻近结构),同时进行尿道改道;<5%的患者可行部分膀胱切除术。对于局部晚期疾病频繁发作的患者,在膀胱切除术前应先行新型辅助化疗。在手术时扩大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生存率。尿道改道通常是通过回肠代膀胱导管通过腹壁造口将尿液导入体外集尿袋。替代方案如原位新膀胱或连续皮肤改道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普遍,适合许多患者。这两种方法都是用肠道在体内建立一贮尿池。原位新膀胱的贮尿池与尿道相连。患者通过放松盆底肌肉和增加腹压排空贮尿池,尿液经尿道以几乎完全自然的方式排尿。大多数病人在白天能控制排尿,但晚上有时会尿失禁。连续性皮肤改道的贮尿池与一腹壁造口相连患者通过每天有规律地自行插管排空。
对于老年或拒绝接受大的手术患者,膀胱保留术即化疗联合根治术可能更合适。这些方法可使5-年存活率达到36-74%,其中10-30%需要姑息性膀胱切除。
应每3~6个月监测患者是否有进展或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