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过度生长综合征是一种 吸收障碍症。
正常情况下近端小肠细菌<105/mL,主要是G+需氧菌。正常的肠道蠕动、胃酸分泌、肠道黏液、分泌型IgA和完整的回盲瓣是维持肠道菌群数量在低值的原因。
病因
病理生理
过度生长的细菌消耗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导致热量不足及 维生素B12缺乏。但是由于细菌可生产叶酸,因此细菌过度生长时很少有叶酸缺乏。细菌分解胆盐,阻碍胶团形成从而影响脂肪吸收。重度细菌过度生长还会引起肠道黏膜损伤。脂肪吸收障碍和肠黏膜破坏则导致腹泻产生。
症状和体征
诊断
治疗
口服抗生素治疗,抗菌谱涵盖肠道需氧菌及厌氧菌,疗程10~14天。经验性疗法包括四环素(250 mg,4次/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50~500 mg tid)、头孢氨苄(250 mg qid)、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恶唑(160/800 mg,bid)、甲硝唑(250~500 mg,tid 或 qid)、利福昔明(400~550 mg bid)。若患者症状复发,可再次行抗生素治疗,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但由于多种细菌共存,抗生素更换可能相对困难。
肠道细菌首先分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而不是脂肪,因此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低纤维素饮食是有益的。
另外,应改善患者的基础情况和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