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参考青光眼概述
病因
尽管开角型青光眼可以有很多种病因({blank} 开角型青光眼:根据房水外流受阻机制进行分型*),但60%~70%的病例找不到确切的病因称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通常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双眼发病,但典型的病例双眼进展不同步。
开角型青光眼:根据房水外流受阻机制进行分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包括:
非洲人患者的青光眼神经损伤更加严重,发病早,致盲率高出6~8倍。
病理生理
症状和体征
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症状少见。通常只有在视神经出现显著萎缩时患者才能感觉到视野缺损,双眼视野不对称性缺失是造成自知症状出现晚的原因之一。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存在主诉症状,如下方视野缺损时走楼梯失足、阅读时感到有部分文字的缺失,或者在疾病的早期过程中驾车有困难。
眼科检查发现有房角镜检查前房角开放、特征性视盘形态改变和视野缺损。眼压可以升高或者处于正常范围,但是视神经损伤严重眼的眼压总是高于对侧眼。
视神经外观
视野缺损
视神经损害造成的视野改变包括
-
鼻侧阶梯(不超过水平分界线——上半视野和下半视野的水平状假想分界线)
-
由生理盲点向鼻侧延伸的弓形(弓弧状)暗点
-
颞侧楔形缺损
-
旁中心 暗点
与之对比,视觉通路更近端(从外侧膝状体到枕叶)的损伤引起视野的象限性或者半侧损伤,因而其视野缺损不会超过垂直中间分界线。
诊断
治疗
青光眼造成的视力丧失不能恢复。治疗目的是通过降低眼压阻止进一步的视神经和视野的损害。眼压的靶值应该比治疗前测量值或发生青光眼损害时的眼压水平降低20%~40%。一般青光眼损伤越严重,眼压需要降的越低以避免进一步损害。如果视神经损害仍然处于进展状态,目标眼压应该进一步降低,并且开始采用额外的治疗措施。
最初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控制,然后是激光治疗,如果仍不能达到目标眼压可以进行切口性手术治疗。如果眼压特别高,患者不愿意或不能坚持使用药物治疗,或者目前就有明显的视野损害,手术可以是初始的治疗。
药物治疗
有多种降压药物可供选择({blank} 用于治疗青光眼的药物)。优选使用局部降压药物。最常应用的是前列腺素衍生物,其次是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噻吗洛尔)。其它药物包括: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碳酸酐酶抑制剂和胆碱能激动剂。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同样有效,但是因为药物副作用使应用受到限制。
使用局部抗青光眼药物,应嘱患者滴药后轻轻闭眼,同时压迫泪小点以减少药物的全身吸收,避免不良反应,尽管这些方法的效果还存在争议。滴眼液直接滴入结膜内有困难的患者,可以将药物滴在鼻内侧靠近内眦处,然后通过头部朝向患眼轻轻转动使药物流入该眼。
通常情况下,为判断降眼压效果,临床医生在一只眼(单眼试验)或两只眼睛开始给药。
用于治疗青光眼的药物
手术
原发性开角型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包括:激光小梁成形术,保护性的滤过性手术,以及只加强部分房水引流路径的手术。
氩激光小梁成形术(ALT):药物治疗无效或者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以首先选择氩激光小梁成形术。小梁网180°或者360°氩激光小梁成形改善房水流出易度。大约50%的患者在2~5年内由于眼压控制不良需要附加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采用脉冲式倍频Nd:YAG激光。SLT和ALT早期疗效接近,但是SLT的后续治疗效果可能优于ALT。SLT也可考虑用于初始治疗。
保护性滤过性手术是最常用的滤过性手术。在巩膜缘处做一个小孔(小梁切除术),其上方覆盖部分厚度巩膜瓣控制房水由眼内流出到结膜下空间的流量,形成滤过泡。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不良反应包括白内障发生加快,眼压过低,以及围手术期的短暂性脉络膜上腔液体积聚(即脉络膜渗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眼内炎风险增加,应该指导患者在出现任何滤过泡感染(滤过泡炎)或者眼内炎(如视力变差,结膜充血,眼痛)的症状和体征时立即就诊。
部分巩膜厚度的滤过性手术其房水流出通路有保护,不像全层巩膜厚度的滤过形成的是前房和结膜下间隙之间直接引流。
在外路手术中(从眼球外部施行的方法),包括黏小管切开术,深层巩膜切除术,和小管成形术等,切除巩膜通道> 98%的厚度,留下弹力膜窗和/或Schlemm管的内壁及小梁网。通过使用粘弹剂(用于黏小管切开术)或微导管(用于小管成形术)扩张房水引流的Schlemm管。深层巩膜切除通常有赖于结膜滤过泡的形成。
在内路手术中(从眼球内部施行的方法),采用相应设备装置来除去小梁网(如内路小梁切除术)或旁路(如用一些支架手术)架于小梁网,在前房和积液管之间或者前房和脉络膜上腔建立直接的引流渠道。不形成滤过泡。
一般来说,与小梁切除术相比,这些手术似乎是更安全,但不那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