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点状角膜炎是一种非特异性表现。病因包括以下任何一种:
症状包括畏光、异物感、流泪、眼红和轻度视力下降。裂隙灯或者检眼镜检查角膜可以发现特征性多灶点状混浊,荧光素染色可着色。伴有病毒性结膜炎的患者常见耳前淋巴结肿大并可能伴有球结膜水肿。
伴有腺病毒感染性结膜炎的角膜炎可以在约3周时间内自发缓解。睑缘炎、角结膜干燥症、沙眼需要相应的治疗。如果是因为角膜接触镜佩戴时间过长引起的,应该停戴角膜接触镜并局部应用抗生素眼膏(如0.3%环丙沙星,每日4次),但不可包盖患眼,因为那样可能导致继发严重感染。患有浅层点状角膜炎的佩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必须在第二天复诊。可疑引起病变的局部药物(活性成分或者防腐剂)应该停用。
紫外线性角膜炎
紫外线(波长<300nm)能灼伤角膜,引起角膜炎或者角结膜炎。电弧焊是一个常见的病因;没有防护镜时,即使只是短暂看了电弧焊也有可能造成角膜灼伤。其它包括高电压电火花、人工太阳灯和高海拔雪地阳光反射等原因造成的。海拔每增加1000英尺(305米),紫外线辐射增加4%~6%,雪地反射85%的紫外线。
暴露后8~12小时后通常出现症状,持续24~48小时。患者可出现流泪、疼痛、眼红、眼睑水肿、畏光、头痛、异物感和视力下降等症状。很少出现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诊断依据病史、角膜浅层点状病变并排除了异物或者感染可能。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眼膏(如杆菌肽或0.3%庆大霉素眼膏,每8小时1次),偶尔需要短效睫状肌麻痹药物(如1%环喷托酯眼药水,每4小时1次)。严重的眼痛症状可能需要全身止痛剂(如对乙酰氨基酚500mg24小时内每四小时一次)。角膜表面在24~48小时内自发修复。患眼应在24小时复诊。墨镜或者焊接工头盔可阻挡紫外线,有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