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见血钙异常)
病原学
高钙血症通常是骨吸收过度的结果。高钙血症的原因很多( 高钙血症的主要病因),但最常见的是
高钙血症的主要病因
病理生理学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为一全身性疾病,由一或数个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甲状旁腺激素(PTH)所致;可能是高钙血症最常见的原因。它可能是高钙血症的最常见的原因,尤其对于非住院患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它也好发于颈部放疗后 ≥ 30年者。本病分为家族性与散发性两种。
PTH通过增加肾脏和肠道对钙的吸收来增加血清钙;快速调动骨骼中的钙和磷酸盐(骨吸收);增强远端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促进维生素D转化为其最活跃的形式 骨化三醇(增加肠道吸收膳食钙的百分比)。
家族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由于甲状旁腺腺瘤,常合并其他内分泌肿瘤(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概述(男性)).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导致 低血磷和骨吸收过量。虽然无症状的高钙血症最为常见,但 肾结石也很普遍,特别是因长期高血钙而导致高尿钙时。85%左右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有甲状旁腺腺瘤,虽然腺瘤和正常腺体有时很难辨别。约15%患者是由于≥2个或更多腺体增生。<1%的病例发生甲状旁腺癌。
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
晚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癌症
维生素D中毒
维生素D中毒系体内维生素D(1,25(OH)2D)过多引起。虽然血浆维生素D在大多数实体瘤患者中的浓度较低,或有时T细胞白血病使浓度升高,由于1-α-羟化酶在肿瘤细胞中存在失调。药理剂量的外源性维生素D可造成骨吸收过度以及肠道钙吸收增加,导致高血钙和高尿钙 。
肉芽肿性疾病
不活动
婴儿期高钙血症
特发性婴儿高钙血症(Williams综合征— 微缺失综合征范例)是一种极少见的散发性疾病,临床特征有面部畸形、心血管异常、肾性高血压、及高血钙。PTH和维生素D代谢正常,但 降钙素对钙输注的反应可能不正常。
乳-碱综合征
症状和体征
多数轻度高钙血症患者没有症状,而多在常规实验室筛查中被发现。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有便闭、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及肠梗阻。肾浓缩功能受损导致多尿、夜尿和烦渴。血钙增高至>12 mg/dL(>3.00mmol/L)时可引起情绪不稳定、精神错乱、谵妄、精神异常、木僵和昏迷。高钙血症可引起神经肌肉症状,包括骨骼肌无力。高尿钙、肾结石是常见的。
少数情况下,长期或严重的高钙血症能引起可逆性急性肾功能损害,或因肾钙化(肾实质内钙盐沉淀)引起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
严重高钙血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缩短,可出现心律失常,特别是服用地高辛的患者。血钙高于18mg/dL(>4.50mmol/L)时可导致休克、肾衰竭和死亡。
诊断
血清钙浓度 > 10.4mg/dl(>2.60mmol/ l)或离子钙 > 5.2mg/dl(> 1.30mmol/l)可诊断高钙血症。高钙血症通常在常规检验中被意外发现。
血钙浓度可因人为因素而假性增高( 高钙血症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游离钙升高可能被低蛋白血症掩盖。当血浆蛋白与白蛋白出现异常,患者出现高钙血症相应症状时,应测定游离钙水平,排除游离钙升高可能。
初步评估
初步的筛查应当包括
≥95%的病例可根据临床资料与上述试验的结果找出病因。如完善上述检查后仍难以明确高血钙病因的患者,应进一步测定完整的甲状旁腺激素与24小时尿钙。如果病因不明,血钙<11mg/dL(<2.75mmol/L)常提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其他非恶性疾病,而血钙>13mg/dL(>3.25mmol/L)则提示癌症。
如患者的无症状性高钙血症已有数年病史或家族中有多人罹病,则家族性低钙尿症高钙血症的可能性增高。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生于中年以后,但从发病到出现症状可能还需要经过数年。
测量完整PTH水平帮助从大多数其他(PTH独立)病因中区分PTH所致高钙血症(例如,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FHH导致),在PTH所致高钙血症中PTH水平高或正常高。在PTH独立病因中,水平通常<20pg/mL。
大多数肉芽肿性疾病,如结核、结节病、和矽肺可通过胸片得到诊断;此外,原发性肺癌,及肩胛骨、肋骨和胸椎的溶骨性和Paget病病灶也可在胸片上显示。
X线片还能显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对骨骼的影响,该症最常见于长期透析的患者。在囊性纤维性骨炎(常由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中,破骨细胞活性因PTH过度刺激而增强,导致骨质变薄,纤维变性,以及囊性和纤维性结节形成。由于这些具特征性的骨骼损害要到疾病后期才会出现,因此X线检查对于无症状的患者没有帮助。典型的X线表现为颅骨上形态不一的骨囊肿,指趾骨和锁骨远端的骨膜下吸收。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血清钙极少>12 mg/dL(>3.00 mmol/L),但游离血清钙浓度几乎总是升高的。低血磷提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特别是伴有肾脏磷排泄量增高。当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骨质更新加速时,血浆碱性磷酸酶浓度常上升。完整PTH水平升高,特别是不适当的升高(PTH升高不伴有低血钙)或不适当的正常水平/高水平PTH(高血钙时)更具有诊断价值。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尿钙排泄量通常正常或升高。慢性肾病提示可能存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但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可以存在。慢性肾病说明患者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但也可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如血钙增高而血PO4正常,提示为原发性,若血PO4增高则为继发性。
在手术前是否需要对甲状旁腺组织进行定位目前尚无定论。高分辨率CT扫描加上CT引导的活检和甲状腺静脉引流物的免疫测定或单用CT扫描、MRI、高分辨率超声波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以及201铊、99m锝扫描等方法都可使用,而且十分准确,但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所施行的甲状旁腺切除术,治愈率已经很高,上述高新技术的应用,并未使之更高。99m锝sestamibi,一种用于甲状旁腺成像术的放射性核素,比以前的制剂更敏感,更特异,可能有助于识别单个腺瘤。
对于初次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未能完全治愈或后又复发的患者,需要进行影像检查,以发现位于颈部及纵隔各少见部位的功能异常的甲状旁腺。99m锝sestamibi可能是最敏感的影像检查方法。在再次进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前,有时需要采用多种图像技术(MRI、CT、或高分辨率超声波、外加99m锝MIBI)来明确定位。
癌症
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
乳-碱综合征
其他原因
维生素D中毒时,血1,25(OH)2D的浓度亦升高。在结节病、其他肉芽肿性疾病及某些淋巴瘤中,1,25(OH)2D的血浆浓度可增高。在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Addison病引起的高钙血症中,典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对原发病变作出诊断。如怀疑为Paget骨病,应首先拍摄X线平片,观察有无特征性改变。
高钙血症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
治疗
降低血钙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高钙血症的病因与严重程度。输注生理盐水是基础治疗。
轻度高钙血症
轻度高钙血症(血清钙 <11.5mg/dl [< 2.88mmol/ l)] 时,由于症状轻微,治疗常常被延迟。诊断后,需要治疗原发疾病。
如症状明显,需降低血钙。可以口服磷酸盐。随餐服用时磷酸盐可以与钙结合,阻碍钙的吸收。起始剂量为元素磷(钠盐或钾盐)250 mg qid。若无腹泻,视需要可增量至500mg,一日4次。
另一方法为给予等张盐水加袢利尿剂以增加尿中钙的排泄。由于几乎所有高钙血症明显的患者都有血容量降低,因此只要没有严重的心力衰竭,开始时可在2~4小时内给予1~2L盐水。速尿20~40mg静脉注射,按需要每2~4小时1次,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250mL左右(每小时测定)。必须密切注意患者情况,避免出现血容量过低。为了避免低血钾和低血镁的发生,治疗期间应每4小时测定血钾和血镁,不足时经静脉补充。经上述治疗后,血钙可在2~4小时内开始下降,24小时内降至接近正常水平。
中度高钙血症
中度高钙血症(血钙>11.5 mg/dL[>2.88 mmol/L]到<18 mg/dL[<4.51 mmol/L])可如前述用等张盐水和袢利尿剂治疗,或根据病因使用减低骨吸收的药物(常用降钙素、二磷酸盐、或使用较少的光辉霉素、或硝酸镓),皮质类固醇或氯喹治疗。
双膦酸盐抑制破骨细胞。它们通常是癌症相关高钙血症的首选药物。zoledronate的剂量为4~8 mg静脉注射,血钙的下降平均可持续40天以上。
帕米磷酸盐可以用于癌症相关的高钙血症,用法为30至90毫克一次性静滴,7天后可再次给药。血钙降低持续的时间 ≤ 2周。
癌症相关高钙血症可给予伊班膦酸钠4~6mg IV;14天左右有效。
依替膦酸钠7.5 mg/kg IV 1次/天,使用3~5天,治疗Paget病和癌症相关高血钙症。维持剂量是20mg/kg po,1次/天,但当GFR低时剂量必须减少。
重复静脉使用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疾病或骨髓瘤相关的高钙可能引起 颌骨坏死一些报道称,唑来膦酸相对更容易发生这一副作用。唑来膦酸盐的肾毒性也有一些病例报导。口服双磷酸盐制剂(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能保持血钙于正常范围,但一般不用于高钙血症紧急治疗。
Dnosumab 是一种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对双膦酸盐无效的肿瘤相关高钙血症。用法为每4周皮下注射1次,每次120mg。根据需要,给予钙剂和维生素D以避免低血钙。
降钙素(thyrocalcitonin)是一种快速作用的肽类激素,由甲状腺C-细胞在高血钙症时分泌。 降钙素 似乎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来降低血钙。降钙素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降钙素能使血清钙水平降低1~2mg/dl,这一效应仅持续数个小时。在用于治疗癌症相关的高钙血症时,降钙素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如持续时间较短,存在耐受性(通常约48小时后),部分患者( ≥ 40%)不敏感等。但是在有些癌症患者中,合并使用鲑鱼降钙素和强的松可控制血钙水平达数月。如果降钙素失效,可停药2天(强的松仍继续使用),然后再恢复使用。
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20~40 mg口服,每天1次)在大多数维生素D中毒、婴幼儿特发性高钙血症/结节病患者中,作为辅助治疗可有效控制高钙血症,因其能降低 钙三醇合成并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有些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或转移性癌症患者每天需要40~60mg强的松。但是,这些患者中50%以上服用皮质类固醇后无效,即使有效,也要到数日后才起作用;因此,一般仍需要用其他药物治疗。
磷酸氯喹在结节病患者中,磷酸氯喹500mg口服,每天1次,可抑制1,25(OH)2D的合成,降低血钙水平。治疗过程中必须对患者进行常规眼科监护(如每6~12个月检查视网膜),以发现与药物剂量相关的视网膜损害。
光辉霉素25 μ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 mL在4~6小时中静脉输入,每天1次,对癌症引起的高钙血症有效,但较少使用,因为其他治疗方法更为安全。
硝酸镓对癌症引起的高钙血症也有效,但使用也不多,因其有肾毒性且临床应用的经验有限。
重度高钙血症
重度高钙血症(血钙>18mg/dL[>4.50mmol/L]或有严重症状),除了上述治疗措施外,可能需要使用低钙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虽然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彻底纠正肾衰竭患者的严重高钙血症,而血液透析 可能是最安全、最可靠的短期治疗措施。
静脉补磷(磷酸氢二钠或磷酸二氢钾)仅应用于下列情况:高钙血症危及生命,其他方法无效,以及没有条件施行短期血液透析。24小时内静脉输入量不能超过1 g;在2天中输入1~2次,一般可使血钙降低并维持10~15天。该治疗有可能导致软组织钙化和急性肾衰竭。注意:静脉输入硫酸钠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且不如输入磷酸盐有效,因此不应采用。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
无症状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如无手术指征,可予保守治疗,并监测血钙浓度。患者应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即避免制动,加剧高钙血症),低钙饮食,大量饮水,以减少肾结石的几率,避免可能升高血钙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每6个月监测血清钙与肾功能。每年复查骨密度。然而,应关注亚临床骨病、高血压和寿命。骨质疏松症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
有症状的或进行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 需要手术治疗。无症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是否符合手术指征是有争议的。甲状旁腺切除术能增加骨密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与生活质量。但大多数患者的骨密度与生化检查没有发生进行性恶化。然而,对高血压和寿命的担心仍然存在。很多专家建议在以下情况下进行手术:
手术包括腺瘤性腺体切除。甲状旁腺素的浓度可在假定的异常腺体切除术前后进行快速检测。在腺瘤切除后10分钟下降50%或更多表示治疗成功。>1个腺体患病的患者,切除几个腺体,通常将外观正常的甲状旁腺的一小部分移植入胸锁乳突肌肌肉内部或前臂皮下,以以防止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也偶尔使用冷冻保存甲状旁腺组织,以便以后对持续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进行自体移植。
轻度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在术后24~48小时内,血钙可降至正常以下;因而必须进行监测。严重的囊性纤维性骨炎患者术后可发生持久而有症状的低血钙,除非在术前数日中先给予10~20 g元素钙。即使术前已使用钙剂,在骨骼恢复其含钙量的过程中,仍然可能需要大量的钙和维生素D( 低钙血症 : 治疗)。
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通常是继发性的。用于治疗的措施也可用于预防。一个目标就是防止高磷血症。治疗应结合饮食磷酸盐限制、磷酸盐螯合剂(如碳酸钙或司维拉姆)。即便使用了磷酸盐螯合剂,仍需限制磷酸盐的摄入。含铝化合物曾被用于降低磷酸盐浓度,但应该避免使用这类药物,尤其是长期透析患者,以免铝在骨骼沉积,造成严重的软骨病。服用维生素D对这些患者可能有害,因为它能增加磷吸收而导致高钙血症;应经常测定血钙和血磷。上述治疗措施应仅限于:
虽然钙三醇和钙的口服制剂经常合用以抑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但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疗效不稳定。在这些患者中,钙三醇注射剂,或维生素D类似物如paricalcitol对预防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效果较好,因能达到较高的1,25(OH)2D血浆水平,直接抑制PTH的释放。单纯骨软化症可予骨化三醇每日0.25至0.5ug口服,而甲状旁腺切除术后低钙血症的纠正可能需要剂量高达每日2ug的钙三醇,以及每日 ≥ 2克元素钙口服。
拟钙剂西那卡塞,能调节甲状旁腺细胞中钙敏感受体的设定点,降低透析患者的PTH浓度而不升高血清钙。由大量服用含铝磷结合剂而导致骨软化症的患者,必须先予铁胺清除体内铝,再进行钙三醇治疗减小骨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