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阅糖尿病)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HS-以前称为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HHNK]和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估计死亡率高达20%,显著高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死亡率(目前<1%) 。通常在出现高血糖症状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生,因在此期间摄取的液体量不足以阻止高血糖渗透性利尿所致的极度脱水。
诱发因素包括
血清酮是不存在的,因为目前在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 胰岛素量足以抑制酮体生成。因为不存在酸中毒的症状,大多数糖尿病高渗状态患者在就诊之前的脱水时间明显比DKA长,因此血糖(> 600mg/dl [> 33.3mmol/L)和血渗透压(> 320mOsm/ L)也明显高于DKA。
症状和体征
诊断
一般来说,在精神状态改变的检查过程中,采得指尖血样中的血糖水平显著升高时,初步怀疑高渗透压高血糖状态。如果测量尚未得到,应测量血清电解质,尿素氮(BUN)和肌酐,葡萄糖,酮,和血浆渗透压。应检测尿液酮。血清钾水平通常正常,但血清钠可能降低或升高,取决于容量不足的情况。高血糖可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因此测量的血清钠需经过校正:血糖升高超过100mg/dL,则每升高100mg/dL增加1.6mEq/L。BUN和血清肌酐水平显著升高。动脉血pH通常>7.3;但是由于乳酸堆积,偶尔可发生轻微的代谢性酸中毒。
液体缺失量超过10L,急性循环衰竭是常见的死亡原因。尸检中常可见到广泛的血栓形成,一些患者可能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发生出血。其他并发症包括吸入性肺炎,急性肾衰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
治疗包括静脉输注盐水和 胰岛素(1),纠正低血钾。
开始治疗的前几个小时内,0.9%(等渗)盐水溶液以15~20mL/kg/h的速率滴注。之后,计算校正的血清钠。如果校正后的钠<135 mEq/L,则等渗盐水应继续以250~500 mL/h的速度滴注。如果校正后的钠正常或升高,则应使用0.45%盐水(半浓度生理盐水)。
葡萄糖浓度达到250~300mg/dL时,应添加葡萄糖。应根据血压,心功能状态和液体出入量来调整静脉输液速率。
给予0.1 U/kg胰岛素静脉推注,在第一升生理盐水输完后,继以胰岛素0.1 U位/(kg•h)静脉滴注。单独补充水分有时会使血糖突然降低,因此 胰岛素可能需要减量;渗透压降低过快可能导致脑水肿。血浆渗透压的急剧下降可以导致中枢神经水肿。偶然, 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伴有HHS需加大 胰岛素剂量。当血糖水平降到300mg/dL(16.7 mmol/L)时, 胰岛素用量应减至基础水平(1~2U/h),直到脱水完全纠正,患者能够进食。
自急性发作期恢复后,患者通常换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剂量需经调整,目标血糖水平介于250到300mg/dL(13.9-16.7mmol/L)。
钾的补充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似:血钾<3.3mEq/L,40mEq/h;血钾3.3~4.9mEq/L,20~30mEq/h;血钾≥5mEq/L,不需补充。
治疗参考文献
-
1.Kitabchi AE, Umpierrez GE, Miles JM, et al:Hyperglycemic crise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diabetes.(成人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危象)Diabetes Care 32: 1335–1343,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