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见 肾上腺功能概述)
成人中最常见的无功能性肾上腺肿块依次为腺瘤(50%)、癌和转移性瘤;余下的大多数是囊肿和脂肪瘤。确诊依靠临床的表现。但是,确切的比例取决于临床表现;如为筛查时偶尔发现,大多为腺瘤。其次是新生儿自发性肾上腺出血,可形成很大的肿块,与 神经母细胞瘤或Wilms瘤相似。成人双侧肾上腺大量出血可由血栓栓塞性疾病或凝血障碍引起。
良性囊肿见于老年患者,病因有囊性变、血管意外、淋巴瘤、细菌感染、真菌感染( 如组织胞浆菌病)或是寄生虫侵染( 如Echinococcus)。结核菌血行播散也可引起肾上腺肿块。无功能性肾上腺癌可造成腹膜后弥漫性浸润阴影。出血可形成肾上腺血肿。
症状和体征
诊断
无功能性肾上腺肿块大多数是在因其他疾病进行CT或MRI检查时被意外发现。确定肿块无功能的依据为临床表现和 肾上腺激素测定。(参见美国放射学会有关肾上腺意外瘤的指南)(ACR Appropriateness Criteria for Incidentally Discovered Adrenal Mass.)
如果存在转移性或感染性疾病,细针穿刺活检可以诊断,但若强烈怀疑肾上腺癌或嗜铬细胞瘤,则禁止活检。
治疗
尽管新的显像模式(如,同相位或异相位核磁共振成像)可能具有诊断性,如肿瘤为实性,来源于肾上腺,体积>4 cm,应予切除,除非影像学明确为良性肿块。
直径介于2~4cm的肿瘤在临床上较难处理。如扫描不支持癌肿,内分泌功能也无改变(如,电解质和儿茶酚胺正常,无Cushing综合征表现),宜定期复查,通常为1~2年,如果到时未见任何进展,没有必要进一步跟进。如果病情没有明显的进展,没有必要进行随访。虽然许多这类肿瘤分泌 皮质醇,因量极小而不产生症状,如不治疗,这些患者以后是否会出现症状,目前尚不清楚。大多数临床医生仅仅只观察这些肿瘤患者,但若有明显的 皮质醇过度分泌表现,仍应考虑手术去除肿瘤。
小于2cm的肾上腺腺瘤一般没有功能,也无症状,不需治疗;但应观察瘤体有无增大或出现分泌功能(如寻找临床征象,定期测定血液电解质)。
已转移的非功能性肾上腺癌,不适合手术,通过米托坦联合糖皮质激素可能有助于控制高皮质醇症状。
更多信息
-
ACR Appropriateness Criteria for Incidentally Discovered Adrenal Mass美国放射学会关于肾上腺意外瘤的指南ACR Appropriateness Criteria for Incidentally Discovered Adrenal M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