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软疣病毒通常引起局部的慢性感染。本病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染,可自体接种,也可以通过污染物(如毛巾、沐浴海绵)和洗澡水播散。传染性软疣在儿童中较为常见。成人主要通过与感染人群的密切皮肤接触(如性接触、摔跤)而被传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HIV/艾滋病、使用糖皮质激素、化疗)可发生更为广泛性的感染。
症状和体征
诊断
治疗
大多数皮损可在1~2年内自行消退,但也可持续2~3年不退。治疗传染性软疣主要是为了美观和防止传播。治疗方法包括刮除、冷冻、激光、电灼、三氯醋酸(浓度为25~40%的溶液)、斑蝥素、鬼臼毒素(用于成人)、维A酸和他扎罗汀。一些临床医生使用水杨酸,但其他人认为它对于许多发生软疣的身体部位刺激性过强。使用氢氧化钾(KOH)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一般不推荐使用咪喹莫特(1)。眶缘内的传染性软疣病变应由技术熟练的保健医生小心去除。可用镊子轻柔挤压皮损以去除中央核心。尤其治疗儿童时,首选疼痛较小的方法(如维A酸、他扎罗汀和斑蝥素)。
刮除及液氮治疗之前可用表面麻醉药封包40-60分钟,表面麻醉药包括局部麻醉剂共溶性合剂(EMLA乳膏)或4%利多卡因乳膏。EMLA乳膏需谨慎应用,尤其是治疗儿童时,因为EMLA可产生系统毒性。成人可选择刮除,疗效好但无麻醉时疼痛较明显。皮肤科医生通常选用联合疗法,如在门诊给患者液氮冷冻或斑蝥素治疗,并嘱患者回家后继续使用维A酸乳膏。大多数患者用这种方法治疗1~2个月后效果显著。
斑蝥素外涂安全有效,但可导致皮肤起疱。一小滴斑蝥素直接涂抹于皮损部位即可。在患者(尤其是儿童)易摩擦的部位绑上绷带,避免与手指接触。由于斑蝥素可导致皮肤起疱,因此面部或眼周皮肤不宜使用。如不慎入眼,可灼伤角膜,导致瘢痕形成。在斑蝥素点涂后6小时内,需用肥皂和清水洗净。一次治疗只能处理最多15个皮损,因为斑蝥素使用后可引发感染。并应告知患儿家长斑蝥素可能导致皮肤起疱的副作用。
患儿可以继续去学校和托儿所。但患儿皮损处需遮盖,以减少传染的风险。
治疗参考文献
-
1.Katz KA: Dermatologists, imiquimod, and treatment of molluscum contagiosum in children: Righting wrongs.JAMA Dermatol 151(2):125–126, 2015.doi:10.1001/jamadermatol.2014.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