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局部治疗制剂按照治疗作用分组包括治疗
有效的外用治疗依赖于
-
配制药物的载体
-
敷料类型
载体
局部制剂的有效成分可置于不同的载体中,包括
载体可影响疗效,也可引起不良反应,如接触性或刺激性皮炎。一般而言,水状的制剂有干燥作用(液体蒸发),可用于炎症急性期。粉末也有干燥作用。油性制剂可增加皮肤水分,用于慢性炎症。制剂的选择遵循使用部位、效果及便利性原则。
粉剂
液体
混和载体
敷料
局部用药
外用制剂主要分类包括
清洁剂
保湿剂
保湿剂(润滑剂)有利于皮肤贮水、贮油,保持皮肤水分。它通常包含甘油、矿物油或凡士林,可制成洗剂、乳剂、软膏和沐浴油。强效的保湿剂内含2%尿素、5%~12%乳酸、10%羟基乙酸(更高浓度时为角质剥脱剂,用于鱼鳞病)。保湿剂用于已经湿润的皮肤(沐浴后),效果最好。冷霜是脂肪(如蜂蜡)和水制成的保湿乳液。
干燥剂
擦烂部位如趾间、臀沟、腋下、腹股沟、乳房下的过度潮湿可引起刺激和浸渍。粉剂可吸水保持浸渍部位皮肤干燥,减少摩擦。但有些粉剂吸水后结成团块,也可对皮肤产生刺激。常用的粉剂为玉米淀粉和滑石粉。虽然滑石粉干燥效果好,但由于吸入后可形成肉芽肿,所以现在已不用于婴儿扑粉。玉米淀粉可促进真菌生长。氯化铝溶液是另一种干燥剂,常用于多汗症。偶尔需要超吸收性粉末(极易吸收的粉末)来干燥非常潮湿的区域(例如,治疗间檫疹)。
抗炎制剂
局部抗炎制剂包括激素类药物和非激素类药物。
激素是大多数非感染炎症性皮肤病的主要治疗药物。洗剂可用于擦烂部位和面部。凝胶可用于头皮以及接触性皮炎的处理。乳剂用于面部、擦烂区域、炎症性皮肤病的处理。软膏用在干燥、鳞屑多的皮损上。当需要提高药物效能时,可选用软膏。激素浸润的绷带用于防止表皮剥脱,增加激素的吸收率和效能。
外用激素的效能从弱效(Ⅶ类)到强效(Ⅰ类— 局部皮质类固醇激素相关效能)不等。效能之所以不同,其内在区别在于成分的不同卤化作用,如氟化或氯化。
局部皮质类固醇激素相关效能
外用激素制剂一般一天使用2~3次,但高效能制剂一天1次或更低频率使用即可。大多数皮肤病使用中效——高效激素制剂。中效制剂可用于轻度炎症或用于面部和间擦部位,因为这些部位皮肤更容易出现局部不良反应及系统吸收。所有的外用激素使用>1个月,都可能引起皮肤萎缩、细纹、痤疮样皮疹。特别是在面部或生殖器等皮肤薄弱部位更易出现。激素也可促进真菌生长。长时间使用激素制剂,制剂内的防腐剂或添加剂也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激素本身所致的接触性皮炎亦有发生。面部使用中效或高效激素可引起口周皮炎,弱效引起者少见。儿童使用强效激素,大面积涂抹或长时程使用,可引起肾上腺功能抑制。激素使用的相对禁忌证还包括局部伴发感染的皮疹和痤疮样皮疹。
非激素类抗炎药有焦油制剂。焦油是从粗制煤焦油中提取出的物质,可用于银屑病。产生的副作用包括刺激皮肤、毛囊炎、污染衣物用具、光敏感。禁用于感染性皮肤。现在有许多市售的产品是草本制剂,最常见的是甘菊和金盏花。但是草本产品的有效性至今仍未确定。
抗菌药
局部抗菌药包括
抗细菌药物适用范围很窄。外用克林霉素或红霉素可作为寻常型痤疮的主要或辅助治疗手段。只有当病人不愿或无法耐受口服抗菌药时,局部用药才被采用。局部甲硝唑和偶尔局部磺胺醋酰,克林霉素,红霉素或用于玫瑰痤疮。莫匹罗星对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链球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未累及深部组织的脓疱疮。
非处方类外用抗菌药,如杆菌肽和多粘菌素已经被外用凡士林取代,用于皮肤活检的术后护理、预防擦伤、轻度烧伤、表皮剥脱部位感染。外用凡士林与这些局部用抗生素一样有效,且不会引起接触性皮炎,而这些抗生素,尤其是局部外用新霉素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另外,正在愈合的伤口使用含杀虫成分的肥皂清洗或外用抗菌药,实际上会减慢伤口的愈合速度。
抗真菌药可用于念珠菌感染、大多数皮肤癣菌感染及其他真菌感染( 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选择*)。
非特异性杀菌药包括碘溶液(氯碘羟喹、聚维酮碘)、甲紫、银制剂(硝酸银、磺胺嘧啶银)和吡硫锌。碘溶液可用于手术前的皮肤准备。若需理化特性稳定的抗菌剂/抑菌剂,可使用甲紫,其价格低廉。银制剂,如磺胺嘧啶银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可有效治疗烧伤和溃疡患者。包扎严重伤口的敷料需要用银剂浸透。吡硫锌有抗真菌活性,洗发香波中常加入以治疗由银屑病或脂溢性皮炎引起的头屑增多。局部抗菌药和银剂一般不用于正在愈合的伤口,因为它们有刺激性且会破坏脆弱的肉芽组织。
角质剥脱剂
收敛剂
止痒剂
多虑平是一种外用抗组胺药,可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藓样皮炎、钱币状皮炎所致瘙痒。外用苯佐卡因及苯海拉明(一些非处方类洗剂中常见成分)可致敏皮肤,所以不推荐使用。其他的止痒剂还包括0.5%~3%樟脑、0.1%~0.2%薄荷脑、盐酸丙吗卡因和EMLA。EMLA是将1︰1的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置于水包油的载体中形成的制剂。如果局部小面积皮肤瘙痒,且瘙痒不是十分严重,外用止痒剂即可,不需全身用药,如口服抗组胺药。炉甘石洗剂可缓解瘙痒症状,但没有特异性止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