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症状和体征
患者有发热,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出现痛性暗红色斑块或丘疹,最常见于面、颈和上肢,尤其是手背。口腔损害也可以出现。偶见大疱或脓疱。皮损通常成批发生,可能呈环形分布。每批皮损出现前常会有发热,并持续数天至数周。
血液系统肿瘤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可为皮下型,典型表现为2~3cm大小的红色结节,常累及四肢。当出现在下肢时,该型与 结节性红斑类似。
皮肤外表现较少见,可有眼睛(比如:结膜炎、巩膜外层炎、虹膜睫状体炎)、关节(比如:关节痛、肌痛、关节炎)和内脏器官(比如:嗜中性肺泡炎,无菌性骨髓炎,精神或神经系统改变,一过性肾、肝和胰腺功能不全)受累。
诊断
诊断需依据皮损特点,并有其他相关表现或用药的支持。鉴别诊断包括多形红斑、持久性隆起性红斑、急性皮肤红斑狼疮、坏疽性脓皮病以及结节性红斑。若诊断不明确,需做皮肤活检。组织学模式为真皮上部水肿,真皮内致密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能会有继发血管炎改变。
治疗
治疗包括系统用糖皮质激素,主要是强的松0.5~1.5mg/kg po qd,持续3周以上再减量。秋水仙碱0.5mg po tid或碘化钾 300mg po tid是可选择的疗法。也推荐使用退热药。
对于难治性病例,氨苯砜100~200mg po qd,吲哚美辛150mg po qd,持续1周,再以100mg po qd,另服2周,也可给予氯法齐明(200mg po qd,连用4周,然后100mg qd再服4周),或环孢菌素(2~4mg/kg po bid)。用于难治性疾病的其他治疗包括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沙利度胺、米诺环素和霉酚酸酯。
对于局限性受累者,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比如,曲安奈德)可能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