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儿最常见的肿瘤,影响10%~12%的1岁内婴儿。I10—20%的患儿出生时即发病,大部分都是在出生数周内出现;偶尔比较深的皮损可能直到出生后数月才明显。皮损大小和血管分布迅速增加,通常在1岁左右达到顶峰。
婴幼儿血管瘤可按外观分类(浅表、深部和海绵样)或按其他描述性的术语(如,草莓状血管瘤)。然而由于所有这些皮损的病理生理表现和自然病史相同,因此推荐使用概括性的术语--婴幼儿血管瘤。
症状和体征
浅表皮损呈鲜红色;深部皮损带点蓝色。轻微外伤可引起皮损出血或破溃;溃疡可能疼痛。
某些部位的婴幼儿血管瘤可以影响功能。面部或咽部的皮损可能影响视力或阻塞气道;尿道口或肛门附近的皮损可能影响排尿排便。婴儿眶周的血管瘤属于急症,应及时注意处理以免造成永久性视力障碍。腰骶部血管瘤可能是深部神经系统或泌尿生殖系统异常的征象。
12~18个月起皮损大小和血管分布开始缓慢地减少消退。一般婴幼儿血管瘤每年消退10%(比如,5岁时消退50%,6岁时消退60%),10岁时消退至最大程度。恢复的皮损通常为淡黄色或毛细血管扩张的颜色和褶皱或松弛的纤维脂肪组织质地。残留的皮损几乎总是与病灶的最大尺寸和血管分布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