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 细菌性皮肤感染的概述。
丹毒不能与Erysipelothrix感染引起的类丹毒( 丹毒丝菌病)混淆。丹毒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是表面有光泽、隆起、质硬及边界明显的痛性斑块。丹毒常伴高热,寒战和不适。也可有大疱性丹毒。
丹毒最常由A组(罕见有C组或G组)β-溶血型链球菌引起,最常累及下肢和面部。当然,也有报道其他致病菌,包括:Staphylococcus aureus(包括耐甲氧西林S. aureus[MRSA])、Klebsiella pneumoniae,Haemophilus influenzae,Escherichia coli,S. warneri,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 pyogenes, 及 Moraxella 。与下肢丹毒相比,MRSA感染更多于发生于面部丹毒。
丹毒可复发,导致慢性淋巴水肿。并发症通常包括血栓性静脉炎、脓肿和坏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