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是美国最常见的皮肤疾病,几乎80%的人群在其一生中不同程度地患过痤疮。
病理生理
非炎性痤疮*
炎症性痤疮
病因
症状和体征
痤疮皮疹和疤痕会给患者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情绪。结节和囊肿可伴疼痛。不同阶段的皮损常常共存。
粉刺分为白头和黑头粉刺。白头粉刺(闭合性粉刺)表现为肉色或白色的丘疹,直径1~3mm;黑头粉刺(开放性粉刺)与其大小形态类似,但中央呈黑色。
丘疹和脓疱表现为2~5mm大小的红色皮损。丘疹相对比较深在。脓疱的部位要浅些。
结节较丘疹更大、更深,触之更坚实。形态与炎性表皮样囊肿类似,但实际上痤疮结节缺乏真正的囊壁结构。
囊肿是化脓的结节。极少的囊肿会形成深在脓肿。长期的囊肿型痤疮会导致疤痕的形成,表现多样,如小而深的凹陷(冰锥形瘢痕)、较大的凹陷、表浅的凹陷,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
聚合性痤疮是寻常型痤疮最严重的一种表现,多发于男性。患者出现脓肿、窦道、瘘管,以及增生性或萎缩性瘢痕。胸、背部常严重受累,手臂、腹部、臀部亦可累及,严重病例皮损可累及头皮。
暴发性痤疮是一种急性、发热性、溃疡性痤疮,特征表现为突发的融合性脓肿所致的出血性坏死。出现白细胞增多、关节肿痛等系统症状。
面部脓皮病 (亦称为“暴发性酒渣鼻”)常突发于年轻女性的面中部,可能是暴发性痤疮的同型。皮损表现为分布在下颌、面颊和前额的红斑性斑块、脓疱。丘疹和结节可能发展并融合。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痤疮。
鉴别诊断包括玫瑰痤疮 (不会出现粉刺)、激素诱发性痤疮(不会出现粉刺,脓疱形态较均一)、口周皮炎(通常分布于口周和眼周),以及痤疮样药疹 ( 药物反应类型和常见诱发药物)。根据皮损的数量和类型,痤疮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痤疮;标准分级系统详见表 痤疮的严重程度分级。
预后
治疗
控制痤疮病情、减少疤痕形成、进行心理干预对于痤疮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痤疮治疗囊括了一系列的外用和系统用药,作用靶点包括降低皮脂腺分泌、抑制粉刺形成、抗炎、抗菌以及改善上皮角化过度( 不同药物治疗痤疮的机制.).一般根据痤疮的严重程度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总结在表中 痤疮的药物治疗。见美国皮肤病学会制定的寻常痤疮诊疗指南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ne vulgaris
皮损处必须每天清洁,但过度清洁、使用抗菌皂以及搓洗,只会适得其反。
对于某些对治疗抵抗的青春期痤疮患者,低糖饮食和限制其牛奶摄入可能有一定效果。
表皮剥脱剂,诸如硫磺、水杨酸、甘醇酸、对苯二酚等,是有效的辅助治疗,但不能过于频繁地使用。
口服避孕药能效治疗炎性和非炎性痤疮;螺内酯(起始剂量口服50mg/天,数月后如果需要可加量到100mg/天)是另一种抗雄激素药物,在治疗女性痤疮时偶有疗效。各种光疗法,使用和不使用外用光敏剂,可有效治疗痤疮,尤其是炎性痤疮。
治疗应包括宣教和给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治疗失败通常是因为患者依从性不够,或随访时间尚不足。专科医生的会诊亦十分必要。
痤疮的药物治疗
轻度痤疮
轻微痤疮治疗须持续6周,或直到皮损消退。为巩固疗效,维持治疗也十分必要。
对于粉刺型痤疮,一般单药治疗 足矣。治疗粉刺,最主要的就是在耐受的前提下每天外用维A酸制剂;对此不能耐受的患者,可换用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汀霜/凝胶、壬二酸霜、乙醇酸或水杨酸等。副作用包括红斑、灼烧感、刺痛和脱屑。阿达帕林和他扎罗汀都是维A酸类药物,与维A酸一样,都有轻微的刺激和光敏性。壬二酸有粉刺溶解和抗菌作用,机制不明,与维A酸类药物有协同作用。
双药联合治疗 (例如,如维甲酸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抗生素,或后两者联合)用于治疗轻度丘疹脓疱性(炎症)痤疮。外用抗生素通常是红霉素或克林霉素。抗生素制剂联合过氧化苯甲酰外用可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乙醇酸可以用来代替维甲酸,或作为其补充治疗。除了可引起干燥和刺激(以及罕见的对过氧化苯甲酰的过敏反应),这些治疗并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对外用治疗无反应的患者,用粉刺提取器物理性地剔除 粉刺亦是不错的选择。粉刺剔除术可由医师、护士或医师助手完成。粉刺提取器的一端类似于刀片或刺刀,可刺破闭合性粉刺,另一端施压于患处,挤出粉刺内容物。
当皮损泛发,外用治疗无法控制时,可考虑予以口服抗生素(如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等)。
中度痤疮
口服抗生素全身治疗 是治疗中度痤疮的最佳方式。对痤疮有效的抗生素有四环素、米诺环素、红霉素和多西环素,最好连续使用≥12周。
局部治疗轻度痤疮 通常与口服抗生素同时进行。
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是一线药物;两者都可以与食物一起服用。四环素也是一种很好的首选药物,但它不能与食物同服,且疗效可能低于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的使用剂量为50~100mg po bid。多西环素可引起光敏,长期使用米诺环素可引起更多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诱发性狼疮和色素沉着。四环素应在两餐之间口服,使用剂量为250~500mg bid。病情控制后,为减少抗生素耐药的发生(通常2~3个月),应尽可能减少剂量以维持病情控制状态。若局部治疗维持在病情控制良好的状态,可停用抗生素。
红霉素是另一种选择,但它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也更常发生抗生素耐药。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引起鼻部和面中部的革兰氏阴性菌脓疱性毛囊炎。这种并不常见的二重感染治疗起来比较棘手,最好在停用口服抗生素后续服异维A酸。氨苄西林亦是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毛囊炎的选择之一。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女性,易继发念珠菌性阴道炎;若局部和系统用药均不能治愈阴道炎,须停用治疗痤疮的抗生素。
对口服抗生素无效的女性患者,可以考虑予以口服抗雄激素治疗(口服避孕药和/或安体舒通)。
重度痤疮
对于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中度痤疮和炎症严重的痤疮,口服异维A酸是最佳选择。剂量通常为1mg/(kg•d),可增加至2mg/(kg•d),疗程16~20周。若该剂量下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则减量至0.5mg/(kg•d)。停止用药后,痤疮仍会继续改善。绝大多数患者不需要第二疗程;如若需要,须在停药4个月后再开始第二疗程的用药。如果起始剂量低(0.5mg/(kg•d),再次治疗时间需久一些,此剂量在欧洲运用普遍,不良反应小,但疗程也相应较长。累积剂量获得研究支持; 120至150mg / kg的总剂量导致较低的复发率。
异维A酸治疗痤疮效果极佳,但临床运用受限于其副作用,包括睑结膜和生殖器黏膜的干燥、口唇干裂、关节痛、抑郁、血脂升高等,孕期用药还有导致胎儿畸形的风险。外用凡士林产生的水合作用可以缓解黏膜和皮肤的干燥。关节痛(多见于大关节和低位脊椎)的发生率约为15%。不少文献均认为口服异维A酸可增加抑郁和自杀的风险,但这仍是小概率事件。新发或恶化的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风险是否增加仍不明确。
治疗前应检测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治疗4周后须重新评估上述指标,若未发现异常,直至治疗结束无需再重复检查。甘油三酯很少升高到需要停药的水平。肝功能很少受到影响。由于异维A酸具有致畸性,须告知育龄期妇女在用药前1月、用药期间以及停药后1个月均须使用两种避孕措施以防止怀孕。治疗前直到治疗后1个月,每月均须行妊娠测试。
囊肿性痤疮
其他类型痤疮
瘢痕
更多信息
-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ne vulgaris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rimary cutaneous melanoma 美国皮肤病学会制定的寻常痤疮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