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阳光的影响概述。)
日光性荨麻疹
在一些病人中荨麻疹可以在数分钟内于曝光部位发出。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消退。如果波及的面积较大,少数患者亦会出现晕厥、眩晕、哮鸣等全身症状。原因还不确切,可能是因为皮肤内在成分起了光变应原的作用,与其他类型荨麻疹一样产生肥大细胞脱颗粒。日光性荨麻疹与其他类型荨麻疹的区别在于其风团仅出现于曝光过的部位。
日光性荨麻疹可以根据导致病变的紫外线光谱(UVA、UVB和可见光)的成分来进行分类。如有必要,患者可将部分皮肤暴露于特定波长的自然光或人造光下进行测试(光试验)。
治疗日光性荨麻疹可能很困难,用药包括 H1 受体阻滞剂、局部用皮质类固醇和防晒霜。如果标准治疗失败,可尝试用窄带UVB或PUVA(补骨脂素加紫外线A)进行脱敏治疗。奥马珠单抗(抗IgE疗法)在少数患者中显示有效。这种疾病是慢性的,会数年间反复发作。
化学物诱发的光敏反应
目前有超过100种的物质通过摄入机体或局部外用可以导致光敏反应。大部分由(见 {blank} 一些会引起皮肤光敏感的物质)中所列的物质所引起。光敏反应可以被分为光毒性反应和光变应性反应。光试验可以帮助确认诊断。治疗化学物诱发的光敏反应多采用局部皮质激素和避免致病物质。
光毒性反应光毒性反应的机制是吸收光线后直接产生自由基和炎症中介因子,引起组织的损伤如疼痛和红斑(类似晒伤)。光毒性反应不需要前次的曝光而可以首次发生。任何个体均可发生,尽管表现因人而异。引起光毒性反应的典型原因包括局部外用(如香水、煤焦油、含呋喃香豆素的植物[如酸橙、芹菜、香菜]、用于光动力疗法的药物)或摄入物(如四环素类、噻嗪类药物)。光毒性反应不会波及远隔部位。
光变应性反应是Ⅳ型变态反应(细胞介导)。光敏物吸收光能后的发生化学变化,成为半抗原,后者可与组织中蛋白质结合。这类反应需要首次光照。反应通常表现为湿疹,伴红斑、鳞屑、瘙痒,有时出现小水疱。典型的引起光变应性反应的化合物包括须后水、遮光剂和磺胺类药物。与光毒性相比,光过敏的发生频率较低,且这种反应可能会扩展到未暴露在阳光下的皮肤。
多形性日光疹
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常见的对紫外线(有时为可见光)产生的光敏反应。它似乎与系统性疾病或药物无关。一些有阳性家族史的患者提示存在遗传风险因素。
皮损通常在曝光后30分钟到数小时之内发出,且只出现在曝光部位。皮损可表现为瘙痒、红斑、丘疹,但也可表现为丘疹、水疱或斑块。通常女性和北方居民中更易发生此疾病,当他们在光线较弱的冬天之后首次接受春天或夏天较强的曝光时可发生,皮疹在数天至1周内可逐渐消退。光化性痒疹是相似的(也许是相关的)现象,只是它的皮损具更多的结节,可以延续一整年,随着曝光的增加而愈加严重。
多形性日光疹的诊断依赖病史、皮肤表现及排除其他光敏性疾病。有时需要借助人工或自然光线在未使用的人中复制出类似的皮损。
参考文献
-
Nestor MS, Berman B, Swenson N: Safety and efficacy of oral Polypodium leucotomos extract in healthy adult subjects. J Clin Aesthet Dermatol (健康成人个体口服白绒水龙骨提取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8 (2):19–23,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