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皮肤病患者评估。)
瘙痒是引起不适的主要症状,也是大多数患者求医的主要理由。瘙痒导致搔抓,引起炎症、皮疹恶化并可能出现继发感染。皮肤可以苔藓样变,出现鳞屑、抓痕。
病理生理
病因
瘙痒是皮肤疾病的常见症状,也可见于系统性疾病。另外,药物能够引起瘙痒(见 {blank} 一些瘙痒的原因)。
皮肤疾病
系统性疾病
药物
药物可诱发过敏反应或直接激发组胺释放(常见吗啡,某些静脉用药)引起瘙痒。
一些瘙痒的原因
病因 |
有提示意义的临床表现 |
诊断手段 |
皮肤疾病 |
||
红斑,常见苔藓化,毛周角化,皮肤干燥,Dennie-Morgan线,掌纹增多 常见特应性病史、家族史或慢性复发性皮炎 |
临床评估 |
|
解除过敏原引起皮炎;红斑,水疱 |
临床评估 |
|
皮肤癣菌病 (如头癣、体癣、股癣、足癣) |
局限性瘙痒,环状皮损,边缘高起伴鳞屑,脱发 成人累及生殖器部位及足部;儿童多见躯干及头皮 易感因素(如潮湿、糖尿病) |
真菌镜检 |
继发于反复搔抓,出现皮肤增厚 散发红斑,鳞屑性斑块,局限性粗糙苔藓样皮肤 |
临床评估 |
|
常累及头皮、腋窝、腰部及会阴 表皮抓痕处,可见点状皮疹,为新鲜咬口。偶见双侧眼睑炎 |
可见虫卵、虱体 |
|
肘关节、膝关节伸侧、头皮、躯干典型伴银色鳞屑的斑块 瘙痒不仅限于斑块处 小关节炎,表现为关节僵硬、疼痛 |
临床评估 |
|
疥虫隧道,少量鳞屑,约1cm长,一端是黑色丘疹或小片红斑。多发于指缝、腰带区、屈侧,女性乳晕,男性生殖器 家人或亲密同伴有相似症状 剧烈夜间瘙痒 |
临床评估 隧道处皮损鳞屑显微镜检查 |
|
边界清楚,高于皮面的红色皮疹,中央苍白。容易自行消退 分为急性与慢性(≥6周) |
临床评估 |
|
皮肤干燥(干皮) |
冬季常见 瘙痒、干燥、皮肤脱屑,多见于下肢 高温、干燥加重病情 |
临床评估 |
系统疾病 |
||
过敏反应,内部(大量摄入物质) |
泛发性瘙痒,斑疹、丘疹或荨麻疹样皮损 过敏原可被发现,或难以检测 |
回避试验 皮肤点刺试验 |
瘙痒可先于其他症状 烧灼感,下肢明显(霍奇金淋巴瘤) 沐浴后瘙痒(真红细胞增多症) 多形性皮疹-斑块,斑片,肿瘤,红皮病(蕈样肉芽肿) |
全血细胞计数 外周血涂片 胸部X线检查 活检(真红细胞增多症做骨髓活检,霍奇金淋巴瘤做淋巴结活检,蕈样肉芽肿做皮肤活检) |
|
胆汁淤积 |
肝脏或胆囊损害表现,如黄疸、脂肪泻、乏力、右上腹疼痛 通常普遍瘙痒无皮疹,有时发生在在怀孕后期 |
肝功能检查及黄疸原因检查 |
糖尿病* |
多尿,口渴,体重下降,视力改变 |
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
乏力、头痛、易怒、耐力下降、异食癖、脱发 |
Hb Hct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血清铁结合铁饱和度 |
|
间歇性剧烈瘙痒、麻木、肢体刺痛,视神经炎,失明,麻痹或虚弱、眩晕 |
MRI 脑脊液分析 诱发电位 |
|
精神疾病 |
线状表皮剥脱,精神状态异常,如抑郁,寄生虫妄想 |
临床评估 排除诊断 |
肾脏疾病 |
肾脏疾病末期 泛发性瘙痒,透析后可加重,背部明显 |
排除诊断 |
甲状腺疾病* |
体重减轻,心悸,多汗,易怒(甲亢) 体重增加,抑郁,皮肤、头发干燥(甲减) |
TSH,T4 |
药物 |
||
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青霉素、ACE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抗疟药、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白细胞介素2、威罗菲尼、易普利姆玛及其他抗肿瘤药) |
用药史 |
临床评估 |
*患者很少以瘙痒作为主诉。 HbA1C=糖化血红蛋白;KOH=氢氧化钾;T4=甲状腺TSH=促甲状腺激素。 |
评价
病史
体格检查
危险信号
临床表现解析
使用某种药物,短期内出现的全身瘙痒可能是由药物引起。局部接触某物质后出现的局部瘙痒(常伴皮疹)是由该物质引起。但是许多系统性过敏原难以确定,是因为人们在瘙痒前常常进食多种不同食物,接触许多物质。同样道理,服用多种药物后,人们难以确定哪种药物引起瘙痒。有时患者在出现反应前已服用数月或数年的药物。
如果病因无法明确,皮疹的形态及分布能够提示诊断(见{blank} 一些瘙痒的原因)。
少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皮疹,那么就应该关注是否存在系统性疾病。一些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瘙痒非常明显(如慢性肾脏疾病,胆汁淤积性黄疸)。其他系统性疾病描述(见{blank} 一些瘙痒的原因)。某些疾病,瘙痒很少是第一位临床表现(如真红细胞增多症,某些肿瘤,甲亢)。
实验检查
治疗
需要治疗原发疾病。支持疗法包括(另见{blank} 一些瘙痒的治疗方法):
皮肤护理
局部用药
全身用药
适用于全身瘙痒或局部瘙痒外用药效果不佳者。抗组胺药,如羟嗪治疗夜间瘙痒效果好,被普遍使用。老年患者在白天应谨慎使用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因为药物可能导致摔倒。无镇静作用的新一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和西替利嗪可用于治疗日间的瘙痒。其他药物还包括多塞平(由于其镇静作用,常用于夜间止痒)、考来烯胺(针对肾衰竭、胆汁淤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所致瘙痒)、阿片类拮抗剂如纳曲酮(治疗胆汁性瘙痒)、加巴喷丁(治疗肝病性瘙痒)。
对瘙痒有效的物理治疗包括紫外线光疗。
一些瘙痒的治疗方法
药物/方法 |
使用方法 |
备注 |
外用治疗 |
||
辣椒碱乳膏 |
需要时规律使用于神经性瘙痒的局部区域 |
≥2周起效 植物油合用有效 最初有烧灼感,后症状逐步缓解 |
激素乳膏或软膏 |
皮损区使用,每日2次,使用5~7天 |
面部、皮肤皱褶处避免使用 不应长时间使用,不宜(>2周) |
樟脑和(或)薄荷脑乳膏 |
皮损区使用,缓解症状 |
有强烈气味 |
普拉卡因乳膏 |
必要时使用,4~6次/日 |
使用区皮肤干燥、刺激 |
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乳膏 |
皮损区使用,每日2次,使用10天 |
不应长时间使用,不可用于<2岁的儿童 |
UVB治疗 |
1~3次/周,直到瘙痒缓解 治疗需持续数月 |
日晒样副作用 长期使用皮肤癌风险增加,包括黑色素瘤。 |
系统治疗 |
||
西替利嗪* |
5~10mg口服,每日1次 |
老年患者罕见镇静作用 |
考来烯胺(胆汁性瘙痒) |
4~16g口服,每日1次 |
依从性差 容易便秘,食欲减退 影响其他药物吸收 |
赛庚啶† |
4mg口服,每日3次 |
镇静作用,可睡前服用 |
苯海拉明† |
25~50mg口服,每4~6小时1次(24小时内不超过6次) |
镇静作用,可睡前服用 |
多塞平 |
25mg口服,每日1次 |
严重或慢性瘙痒有效 镇静作用强,睡前服用 |
非索非那定* |
60mg口服,每日2次 |
副作用为头痛 |
加巴喷丁(肾源性瘙痒) |
100mg口服,透析后 |
镇静作用 低剂量开始,逐步加量至临床剂量 |
羟嗪† |
25~50mg口服,每4~6小时1次(24小时内不超过6次) |
镇静作用,可睡前服用 |
氯雷他定* |
10mg口服,每日1次 |
老年患者罕见镇静作用 |
纳曲酮(胆源性瘙痒) |
12.5~50mg口服,每日1次 |
可导致阿片类药物耐受患者出现戒断症状 |
*非镇静性抗组胺药 †镇静抗组胺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