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参考心律失常概述
传导阻滞可由许多心脏病变引起,包括内在的退行性变而无其他有关的心脏疾病。
右束支阻滞(RBBB— 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看似正常的人群也可能发生在前壁心肌梗死的病人中,提示有广泛的心肌损伤。新出现的RBBB应寻找基础的心脏病理变化,但常无发现。短暂的RBBB可发生于肺栓塞后。虽然RBBB使QRS波群畸形,但它对ECG诊断心肌梗死没有明显干扰。
左束支阻滞(LBBB——— 左束支传导阻滞.)比RBBB更常伴有结构性心脏病。LBBB常干扰ECG诊断心肌梗死。
分支阻滞涉及左束支的前或后分支。左前分支的阻断导致左前分支阻滞,其特点为QRS波增宽不明显(<120 ms),前额面QRS波电轴−30°以上(电轴左偏)。左后分支阻滞伴随有前额面QRS电轴比+120°更正。分支阻滞和结构性心脏病之间的关系与LBBB相同。
半分支阻滞可能与其他传导障碍同时存在:RBBB和左前或左后分支阻滞(双分支阻滞);左前或左后分支阻滞,RBBB和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不恰当地被称为三分支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源自房室结)。
三分支阻滞 指RBBB伴有交替性左前和左后分支阻滞或交替性LBBB和RBBB。心肌梗死后双分支或三分支阻滞的存在提示广泛的心肌损害。双分支阻滞不需要直接治疗,除非存在有间歇性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真正的三分支阻滞需要立即起搏治疗,然后永久起搏。
当QRS波群增宽(>120ms),但QRS图形不是典型的LBBB或RBBB时,诊断为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传导延迟可能发生在浦肯野纤维更远端,为细胞至细胞间的缓慢传导所致。
不需进行特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