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息 心绞痛 时间延长(通常>20分钟)
-
新发心绞痛,程度至少CCS3级(见{blank} 加拿大心脏协会心绞痛分级)
-
恶化性心绞痛,指心绞痛的频率增加、程度加剧、持续时间延长或阈值降低(CCS分级增加≥1级,或至少CCS 3级)。
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能进展为心梗、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症状和体征
患者 症状为心绞痛(典型表现为胸痛或胸部不适),频率更高、程度更剧烈、阈值更低、可能在静息时出现、进行性进展,甚至可能合并以上几个特征。
不稳定型心绞痛根据其严重程度及临床环境进行分级({blank} 不稳定型心绞痛Braunwald分级*)。同时考虑到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否出现在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过程中,以及心绞痛发作期间是否有ST-T改变。如果心绞痛在48小时内发生且没有其他非心脏促发因素,需要进行肌钙蛋白检测以帮助评估预后;肌钙蛋白阴性患者的预后优于肌钙蛋白阳性患者。
不稳定型心绞痛Braunwald分级*
诊断
心电图
心脏标志物
冠状动脉造影
预后
治疗
院前治疗:
必须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吸氧(通常经鼻导管吸氧2L),开始持续单导联ECG监测。急救医护人员进行的入院前干预(包括做ECG、嚼服阿司匹林 [325 mg]、使用硝酸酯类或阿片类进行疼痛管理)可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早期诊断的资料和治疗反应有助于确定血运重建的必要性和时机。
住院管理:
一到达急诊室,患者的诊断即应明确。药物治疗及再血管化策略的选择取决于临床情况。临床情况不稳定的患者(进行性胸痛、低血压、持续心律失常),有指征进行急诊冠脉造影及再灌注治疗。临床情况稳定的患者,血管造影及再灌注治疗可延迟至入院后24-48小时进行({blank}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
所有患者均需给予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药,如果胸痛持续不缓解,加用抗心绞痛药物。某些特定药物使用取决于再灌注策略及其他因素,详见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治疗.其他药物治疗,例如β阻滞剂、ACEI及他汀类药物,需在入院后启动({blank} 冠心病药物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需接受以下药物治疗(除非有禁忌证):
若无禁忌证,所有患者入院时都应接受阿司匹林(非肠溶片)160-325mg,之后81mg每天一次。吞服前首剂嚼碎可加快吸收。阿司匹林可降低短期和长期死亡率。接受PCI的患者,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一次口服300-600mg)或普拉格雷(一次口服60mg)或替格瑞洛(一次口服180mg)可以改善预后,尤其是提前24小时服用。对于急诊PCI,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起效更快,可作为优选。
除非有禁忌证(如活动性出血),应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LMWH)或普通肝素。普通肝素应用较复杂,因它需要频繁(每6小时)调整剂量,以达到活化的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目标值。低分子肝素(LMWH)生物利用度更高,根据体重给药,不需要监测aPTT及剂量滴定,且出现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的风险更低。对已知或疑似出现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病史的患者,推荐使用比伐卢定。
对于高风险(复发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动态改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推荐使用GPⅡb/Ⅲa抑制剂治疗。阿昔单抗、替罗非班以及依替巴肽效果类似,药物选择取决于其他因素(如费用、可获得性及对药物的了解程度)。
应用吗啡或硝酸酯类药物缓解胸痛。吗啡2-4mg静注,如有需要每15分钟重复一次,可有效缓解疼痛,但可能造成呼吸抑制,吗啡同时可减弱心肌收缩力、扩张静脉血管。吗啡所造成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可通过抬高下肢纠正。可给予硝酸酯类舌下含服,如有需要静脉维持。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标准药物治疗还包括β阻滞剂、ACEI及他汀。推荐给予β阻滞剂,尤其对于高风险患者,除非有禁忌证(如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低血压或哮喘)。β阻滞剂可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弱心肌收缩力,进而减轻心脏负荷及需氧量。ACEI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提供长期心脏保护作用。如果由于咳嗽或皮疹(但不是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肾功能不全)而无法耐受ACEI,可采用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进行替代。他汀类药物也是标准治疗药物,需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