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睾丸癌见于 40 岁以前的青年男性。睾丸癌是青年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每年发病人数约为 9,600 人,其中有约 410 人因此死亡。睾丸常发的癌症类型为精原细胞瘤、畸胎瘤、胚胎癌以及绒毛膜癌。
睾丸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在 3 岁前睾丸尚未降至阴囊(隐睾病)的男性出现睾丸癌的几率大于在 3 岁前睾丸降至阴囊的男性。隐睾最好在儿童期通过手术矫正。矫正隐睾能降低睾丸癌的风险。即便隐睾得到矫正,其患癌风险仍高于没有隐睾的男性。即便睾丸正常下垂,癌症仍可发于另一只睾丸。有时医生会建议成人切除一侧未下垂的睾丸,以降低癌症风险。
症状
诊断
体检和超声检查可指示肿块是否为睾丸的一部分,以及是否为固体状(更有可能是癌肿)或充满液体(囊肿)。确定甲胎蛋白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这两种蛋白的血浓度有助于做出诊断,但尚不能确诊。这些蛋白在患有睾丸癌的男性的体内通常会升高。其他检查(如胸腔 X 光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可确定癌症是否转移。多数医生建议青年男性每个月自行检查睾丸肿块。
治疗
睾丸癌的初步治疗是手术摘除整个受影响的睾丸(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如男性需要,可置入人工睾丸(假肢)。由于另一侧睾丸没有被摘除,因此男性可以保留充分水平的男性激素和生育能力。睾丸癌有时导致男性不育,但在治疗后可恢复。在治疗前可以保存精子。
除了癌肿(精原细胞瘤除外)外,腹部淋巴结也被一并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因为癌肿一般首先扩散到该部位。放疗可治疗精原细胞瘤。
手术结合化疗通常可治疗已扩散的睾丸癌。诊断时升高的甲胎蛋白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血浓度在成功治疗后会下降。若其水平在治疗后上升,则表示癌症可能复发。
患有睾丸癌男性的预后取决于癌肿的类型与程度,但若癌肿未扩散,则预后一般都很好。即便癌肿已有扩散,通常也有治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