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部、胃肠道、面罩覆盖部分、眼睛、耳朵或鼻窦可能会受累。
-
症状多样,可能包括呼吸问题或胸痛(肺部 [肺] 气压伤)、眼睛充血(面罩气压伤)、眩晕或耳痛(耳气压伤)、面部疼痛或流鼻血(鼻窦气压伤)。
-
从水面到 10 米深处,气压伤的风险最大。
-
帮助预防气压伤的措施包括缓慢上浮和上浮时呼吸(肺气压伤)、从鼻腔向面罩内呼气(面罩气压伤)以及捏住鼻子做呵欠或吞咽动作以及在潜水前使用鼻减充血剂(鼻窦和耳气压伤)。
(另见潜水损伤概述。)
体外压力增加时,同等的压力可以传递到全身的血液和组织,由于它们主要是由液体组成,因此不能被压缩。如人的下肢在水中时,随着水压增加,并没有受到压迫的感觉。然而气体(如肺、鼻窦、中耳内的空气或面罩、护目镜内的气体)就可以随着外界压力的增减而压缩和膨胀。这种压缩和膨胀可引起疼痛和组织损伤。
气压伤最多发于耳部。但气压伤发生于肺部(肺气压伤)是最严重的。气压伤风险增加见于气体在不同腔室间自由流动受阻的状况,比如鼻窦阻塞或咽鼓管(连接中耳和鼻背面的小通道)堵塞。
肺气压伤
由于在高压下空气被压缩,因此,在深水下呼吸,吸入的分子数量比在水面要多。比如,在水下10米(2个绝对大气压),每次吸入气体所含的分子数量是在水面吸气时的两倍(气瓶内气体消耗的速度也是两倍)。随着压力减小,空气就会膨胀,体积增大。因此,如果潜水者的肺在水下10米时充满了压缩气体,上升时又没有充分排出,肺内气体的体积就会增加一倍,引起肺的过度膨胀。
肺的过度膨胀可导致小肺泡破裂,造成空气逸出。从肺里逸出的空气积存于肺与胸壁间的腔隙,并出现膨胀,导致肺塌陷(气胸)。另外,从肺里挤出的空气可进入心脏周围的组织(纵隔气肿),进入颈部和上胸部皮下(皮下气肿),或进入血管(气体栓塞—见罕见栓子类型)。进入动脉的气体通常会移行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动脉气体栓塞),并可能阻断此处的血流。
肺气压伤最常见的原因是,用呼吸器潜水时,在水下空气耗尽,屏气上升。慌乱中,潜水者在上升时可能忘记随着上升,空气在肺里膨胀,应尽量把它呼出。如果潜水者在快速上升时吸入压缩空气并屏住呼吸,只要约1米水深产生的压力就可以引起气体栓塞。肺气压伤甚至可发生于水池里,在水池底部吸入空气(比如从一个倒扣的水桶中),并在上升时没有呼气。肺气压伤也可由于疾病导致的肺部异常区域气体膨胀而发生。
症状
诊断
预防
深水潜水时使用从潜水头盔或空气瓶的压缩空气可以使肺和气道内的压力与外界压力自动平衡。只要鼻窦的开口不狭窄,如出现过敏性炎症或上呼吸道感染,这种压缩空气也可使得鼻窦内压力平衡。
可通过鼻部向面罩里呼气来平衡面罩内的压力。潜水者可进行鼻孔夹闭时打呵欠或吞咽动作,这样可开放连接中耳和喉部后方的通道(咽鼓管),来平衡中耳内的压力。
戴耳塞或穿紧身潜水衣,就会在耳塞和鼓膜之间形成一个压力不能平衡的密闭间隙。护目镜内的压力也不可能相等。因此,不应在潜水时佩戴耳塞和护目镜。紧身潜水衣罩应有恰当的开口,保证不堵塞外耳。
对于鼻充血阻塞鼻道者,应在潜水前应用解充血药(如口服伪麻黄碱或使用鼻喷雾剂,如羟甲唑啉)。这样可使充血缓解,并平衡耳与鼻窦之间的压力,帮助预防鼻窦及耳气压伤。
为预防肺气压伤,潜水者上升过程中应尽力呼出在深水处吸入的空气,即使泳池潜水吸入的空气也应排出。肺部疾病(如哮喘)患者应在潜水前进行评估,以确保适合潜水。
治疗
有些气胸患者需要进行治疗,如向胸腔插入一根塑料管使得空气排出以及肺重新膨胀。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的治疗通常是卧床休息和吸氧。
耳和鼻窦气压伤通过鼻充血抑制剂(如羟甲唑啉鼻喷剂)或口腔充血抑制剂来治疗。恢复较慢时,可给予激素类药物如鼻喷剂或药丸。
破裂的鼓膜常可自行愈合,但是,中耳感染需要通过口服或耳部滴入抗生素。中耳和内耳之间的破裂可能需要及早的手术修复,以预防永久性损伤。
胃或小肠破裂需进行手术修复。
了解更多信息
-
潜水员警报网络:24 小时紧急热线,919-684-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