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请参见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概述。)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的生存不需要氧气。也就是说,它们是厌氧菌。
在美国破伤风很少见,但常见于发展中国家。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存在于土壤和动物粪便内,可持续存活数年。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可通过以下途径进入人体
感染亦可能发生于不用去医院处理的小伤口。涉及异物的损伤(如碎片、污垢或子弹碎片)和坏死组织(如烧伤、冻伤、坏疽或挤压伤)更容易引起破伤风。
有时候,人工流产或分娩过程中子宫损坏导致破伤风感染。在发展中国家,土壤污染脐带残端可引起新生儿破伤风。
破伤风细菌产生孢子。孢子是细菌的一种不活跃(休眠)的形式。当环境状况不佳时,孢子可以使细菌存活。当条件良好时,孢子会生长成细菌。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产生破伤风毒素。这些毒素在全身游走并阻止某些神经向其它神经发送信号。因此,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僵硬和疼痛性肌肉痉挛。
在儿童时期注射破伤风疫苗和成年后每10年注射加强剂量的疫苗可以预防破伤风。因此,破伤风主要发生在没有接种疫苗或没有加强接种的人中。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在美国,以下情况下破伤风发生的风险较高:
症状
破伤风症状通常在受伤后约 5 至 10 天开始出现,但也可能在约 50 天后开始出现。
肌肉痉挛是破伤风的特征性表现。肌肉出现不由自主的收缩(痉挛)而变得僵硬。痉挛通常开始于下颌(导致牙关紧闭)和喉咙(导致吞咽困难),接着累及颈,肩,面部,腹部和四肢,背部肌肉收缩痉挛,呈“角弓反张”。这种痉挛可能会干扰呼吸,出现全身紫绀。面部肌肉痉挛产生一种固定微笑的面部表情和眉弓上抬。背部肌肉收缩,使背部、颈部和腿部向后弯曲。括约肌痉挛可导致便秘,排尿困难。患者可能有心动过速和触发整个身体的肌肉痉挛疼痛。
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仅仅出现伤口附近的肌肉群痉挛,这种局限的破伤风可能会持续数周。这种局限性的破伤风可能会持续数周。
当破伤风累及神经系统,包括调节内脏活动(如心跳快慢)的神经时,可出现其它症状。破伤风患者可能出现心跳加快和发热。可能会大量出汗。血压可能上升和下降。患者可能会吸入(抽吸)口腔内容物到肺内,导致肺炎。
患者可坐立不安和烦躁。然而,即使病情严重,患者通常保持完全清醒。
在新生儿中,破伤风通常累及全身,且经常致命。存活的儿童可能会发生耳聋。
预后
诊断
预防
疫苗接种
在已完成破伤风疫苗初始系列接种(三次或以上肌肉注射)和每 10 年一次加强免疫接种(遵照建议)的人中,破伤风很少发生。破伤风疫苗会使得机体产生对抗毒素的抗体。但是疫苗接种后可能要几周时间才能产生抗体。
在幼儿中,破伤风疫苗常与白喉和百日咳疫苗联合接种({blank} Routine Vaccinations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接受过该种疫苗的成年人也仍需每10年进行一次破伤风疫苗加强针的注射。
每次怀孕期间,给予孕妇破伤风、白喉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 (Tdap)。这种策略可防止女性和新生儿患破伤风。孕妇接种疫苗时,破伤风抗体在妊娠期间从母体转移到胎儿,新生儿在出生时有破伤风抗体。
受伤后
当人们受伤时,迅速彻底地清洗伤口可以帮助预防破伤风。
可能会给有伤口的人接种一剂破伤风疫苗,以防止破伤风发生。如果人们以前没有接种过疫苗,则在第一次接种后 1 个月接受第二次接种,在第一次接种后 2 个月进行第三次接种。然后每 10 年给予一次加强剂量。
由于疫苗需要几个星期才有效,有时需要额外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这种免疫球蛋白获自具有高水平破伤风毒素抗体的人类供体。这些抗体会立即中和毒素。(抗体是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有助于保护身体免受特定攻击物,如破伤风毒素的攻击。)
After a Wound: Who Needs a Tetanus Shot?
治疗
破伤风患者通常被送往重症监护病房。房间保持安静,以防止出现干扰可能会引发肌肉痉挛。伤口通常彻底清创,并去除坏死的组织和异物。
立即使用抗生素(如甲硝唑)杀灭病原体并防止其产生更多毒素;要明白抗生素对已产生的毒素是不起作用的。不过,抗生素对已产生的毒素无效。这些毒素可继续导致肌肉痉挛。一次性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通常注射到肌肉中,以中和已经产生的毒素。如果没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医生可能会给予患者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其中包含许多不同的抗体,包括抗破伤风的抗体。
患破伤风后,患者对破伤风没有免疫力。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再次患破伤风。因此,患有破伤风的人从感染中恢复后,除非已知其疫苗接种状态是及时更新的,否则就需要接种破伤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