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见流感。)
导致禽流感的病毒是若干种在正常情况下仅感染野生鸟类的甲型流感病毒株。这种感染容易在家养禽类之间传播。但是,它极少由动物直接传播给人类。它们之所以能感染人类,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突变),导致其能粘附到人类呼吸道细胞上。几乎所有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患者都曾与感染的禽类有密切接触。禽流感几乎从不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不过,专家们担心,如果再进一步突变的话,这些病毒将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到那时,禽流感将会传播得更快更广,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疫情流行(大暴发)。
首例人类家禽流行性感冒感染出现于 1997 年,地点为香港,所感染的病毒株为 H5N1 型(见流感病毒的类型和毒株),感染随后播散至越南,继而又播散至印度尼西亚、柬埔寨、中国、泰国、土耳其、阿塞拜疆、吉布提、埃及和伊拉克。自 2003 年以来,人类 H5N1 感染病例已超过 860 例,其中有 454 例死亡,这些病例分布于亚洲、非洲、太平洋地区、欧洲以及近东地区的 16 个国家。2019 年确认了 1 例人类感染,发生在尼泊尔。
2013 年,中国东南部发生了禽流感暴发。所涉及的禽流感病毒株为 H7N9。自 2013 年以来,世界各地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 1500 多例人类病例和至少 615 例死亡。感染主要发生于从活禽市场的购买和食用家禽的社区。2019 年在中国大陆确诊 1 例。
中国正在通过为家禽接种疫苗来预防 H5 和 H7 流感病毒。这一疫苗接种计划可防止禽流感病毒从野生鸟类传给家禽。家禽更可能与人密切接触,并将此病毒传播给人。
其他禽流感病毒株也引起过零星的疫情暴发。不过在这些疫情中,病毒并未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症状
H5N1 和 H7N9 导致了大部分的人禽流感病例,它们导致的症状相似。
患者可出现极端的呼吸困难和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咽喉痛、肌肉疼痛)。有些人可出现结膜炎或肺炎。
在有严重症状的人中,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