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参见异常心律概述。)
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在老年人群和患有心脏疾病的人群中更为常见。心房纤颤较心房扑动更常见。患有心房扑动的许多病人也存在心房颤动的发作。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可反复发作或呈持续性。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时,电冲动由心房内部和周围的许多区域触发,而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窦房结——见图跟踪心电传导通路)。由此产生的电信号是混乱无规律的,因而使心房壁颤抖而不是收缩。因为心房不能正常收缩,使心房不能帮助将血液泵入心室。当心房不能帮助泵血到心室时,心脏的最大泵血量会减少约 10%。最大输出量略降通常不会出现问题,但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则不然、特别是在其用力时。
只有一部分混乱的电脉冲能通过房室结传导到达心室。因此,心室搏动不规则。对于大多数未接受过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电冲动以比正常水平更快的速度传导至心室(通常每分钟 140~160 次,与此相比,正常心率约为每分钟 60~100 次)。运动时甚至会出现更快的速率。
心房扑动
在发生心房扑动时,心房电活动是协调的,不同于心房颤动。因此,心房可以收缩,但是是以极快的速度收缩(每分钟 250~350 次)。这个速度太快以致于不是每个冲动都能通过房室结到达心室。对于大多数没有接受治疗的患者,每一秒到达心室的心房冲动,可导致心室率高达每分钟 150 次。
ECG: Reading the Waves
病因
症状
诊断
治疗
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的治疗可以分为控制心室率或转复为正常心律或治疗原发病三种。通常会给予预防血栓和栓子形成的药物(抗凝药或阿司匹林)。
治疗潜在的疾病很重要的,但并不是总能缓解房性心律失常的病情。然而,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纠正心脏瓣膜疾病或心脏的先天缺陷也许会有帮助。
减缓心率
通常,治疗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的第一步是减慢心室搏动,从而提高心脏泵血效率。药物治疗通常可以减缓心室搏动。首选药物多为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这类药物可减慢电冲动向心室传导的速度(见表治疗心律失常使用的一些药物)。可以用 β 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或阿替洛尔。对于有心衰的患者,可以使用地高辛。
恢复正常心律
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可能会自然转复为正常节律。但在有些人中,必须主动采取措施,将上述心律失常转复为正常心律(心脏电复律)。这类人群包括那些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引起心力衰竭或其他低心输出量低症状的患者。
在恢复正常心律之前,由于在心脏电复律期间存在血栓阻断血流并引起中风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预防血栓。
如果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持续 48 小时以上,医生在尝试转复之前,会先让患者服用一种抗凝药(例如华法林)三至四周。医生也可以选择给予短效抗凝剂如肝素,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如果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内没有血栓,患者可以立即接受心脏电复律。如果心律问题清楚的少于 48 小时,病人在转复之前不需要抗凝治疗。但是,大多数患者需在转复后服用一种抗凝药至少 4 周。
转复心律的方法包括
对心脏电击是最有效的方法。仅在心脏电活动的某个特定点上给予同步化电击(同步心脏电复律),以防引起心室颤动。心脏电复律对 75%~90% 的病人有效。
某些抗心律失常药(最常见的是胺碘酮、氟卡胺、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或索他洛尔——见表治疗心律失常使用的一些药物)也可能使心律恢复正常。然而,这些药物仅可有效治疗约 50~60% 的病人,并常会引起副作用。
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越长,心房变得越大,基础心脏疾病越严重,无论哪种方式,转为正常心律的可能性都越小(尤其是患病 6 个月及 6 个月以上的病人)。成功转为正常心律后,再次复发的可能性依然很高,即使服用药物防止复发(尤其是已经使用的将心律不齐转为正常心律的药物中的一种)。
消融术
罕见情况下,当其他所有房颤治疗都无效时,可采用消融术破坏房室结。消融术通常利用插入心脏的温度极高或极低的导管尖端杀灭组织。如果这种方法无效,则可用射频消融破坏整个房室结,完全阻断心房到心室的电传导并减慢心室率。然而,消融术后需植入永久性的人工心脏起搏器来起搏心室。
另外一种消融措施破坏肺静脉附近的心房组织(肺静脉隔离)。肺静脉消融术隔离房室结但不常获得成功 (60%~80%),并且有明显的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1%~5%)。相应的,这项措施只能在一些年轻并且对于药物有抵抗的房颤病人身上实施,并且这些病人不能有其他的心脏疾病。
对于有心房扑动的患者,可借助消融术来中断心房的扑动循环,并永久性地重新建立正常心律。这种治疗可在 90% 左右的患者中获得成功。
预防血栓
当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转复为正常心律时,有必要采取措施预防血栓形成(以及血栓导致的中风)。大多数病人在长期治疗过程中通常也需要采取这些措施。医生通常会给予一种抗凝药,例如华法林、达比加群或凝血因子 Xa 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或依度沙班)。不能给予抗凝药的病人可给予阿司匹林,但是阿司匹林不如华法林有效。
另外,心房颤动只发作一次并转复为正常节律(自发的或者通过治疗)的健康人,只需要 4 周的抗凝治疗。如果患者曾经多次发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或者接受治疗后仍存在这类心律,则需无限期服用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对于有一个或者多个卒中风险因素的病人,医生应给予华法林或者其他抗凝药。这类危险因素包括
有些无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可服用阿司匹林,也有一些患者无需接受任何中风预防治疗。
甚至在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转复为正常节律后,医生通常也会继续抗凝治疗,一般需要终生服药。这种抗凝治疗是必要的,因为心律失常可能会无意识复发。危险的血栓可在上述疾病发作过程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