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主要致盲原因之一,尤其是工作年龄的成人中。无论是否使用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都有可能发生视网膜病变。因糖尿病和高血压都可损害视网膜,因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怀孕也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
血糖升高使小血管壁脆弱,容易受损,从而导致血和液体渗漏进入视网膜。受损的视网膜血管可渗出血液和液体,进入视网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性和视力损失的严重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
通常,Ⅰ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5年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Ⅱ型糖尿病患者可在数年内不能察觉病变而无法作出诊断,因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在确诊糖尿病时就已存在。
症状
糖尿病可导致两种类型的眼部改变: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糖尿病损害会促进新生血管的生长,新生血管的异常生长可引起出血、瘢痕,瘢痕的扩展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异常生长,可引起出血、瘢痕。大面积瘢痕可导致视网膜脱离。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比,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更严重。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比,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危害更大,可因玻璃体大量积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导致完全或几乎完全的视力丧失。新生血管的生长也可导致青光眼的发生,同样也可发生黄斑性水肿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黄斑性水肿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可能包括视物模糊、视野中出现漂浮物(黑点)或闪光、严重的突发无痛视力下降。
诊断
预防
治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旨在控制血糖和血压。
为黄斑性水肿患者的眼睛注射某些药物(例如,称为抗 VEGF 药物的雷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或阿柏西普)。还可向患者给予注射皮质类固醇植入物,以向眼内缓慢释放稳定水平的皮质类固醇。含有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的植入物对持续性黄斑性水肿的患者有用。在某些国家/地区,对于因糖尿病导致黄斑性水肿的患者,可以使用含有皮质类固醇氟轻松的植入物。治疗黄斑性水肿可改善视力。
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光作用在眼底视网膜上,可减慢新生血管的生长并减少渗漏。激光治疗可能需要分多次重复进行。如果受损血管大量出血,可能需要进行玻璃体切除。在该手术中,从玻璃体所在的腔室内清除出血。在治疗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黄斑性水肿的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通常改善。激光治疗一般不会提高视力,但能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