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 (AOM) 是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常是普通感冒或过敏反应的并发症。尽管任何年龄都可发生急性中耳炎,但最常见于 3 个月到 3 岁之间。急性中耳炎常在此年龄段发生,因为中耳的结构(如咽鼓管)尚不成熟且功能不全。成人和大龄儿童中的症状和治疗相似(年幼儿童中的急性中耳炎请参见儿童急性中耳感染)。
症状
在急性中耳炎患者中,被感染耳疼痛(见耳痛),且鼓膜发红隆起。很多人有听力下降。婴儿可能只有烦躁不安和睡眠障碍表现。低龄儿童常会发热、恶心、呕吐和腹泻。隆起的鼓膜有时破裂,导致脓液从耳内流出。
如果感染扩散,患者可能会有严重的头痛、意识模糊或脑功能受损。
诊断
预防
通过针对肺炎球菌(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B 型流感嗜血杆菌(HiB)和流感(流感疫苗)进行常规儿童疫苗接种,可降低急性中耳炎的风险。婴儿不应该含着奶瓶睡觉,因为这样容易使液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二手烟可能增加此风险,所以人们不应该吸烟,特别是在房子里或儿童周围。
复发性急性中耳炎可通过插入引流管(鼓膜置管)来预防。
治疗
多数急性中耳炎患者不需治疗可自行好转。但由于很难预计谁不会好转,多数医师会对所有的病人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一些医师只对症状严重或症状在 72 小时后不减轻者给予抗生素。一些专家说,大龄儿童或单耳患有急性中耳炎且不严重的 6 到 23 个月的儿童可在有或无抗生素的情况下开始治疗。如果没有用抗生素,会在情况恶化或自症状开始后 48 到 72 小时后仍未好转时给予抗生素。缓解疼痛非常重要。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可缓解疼痛。可给予成人含去氧肾上腺素的减充血剂鼻喷雾或口服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抗组胺药对过敏患者有帮助,但对感冒患者没有帮助。减充血剂和抗组胺药对儿童没有帮助,且可导致麻烦和可能危险的副作用,尤其在年龄小于2岁的儿童中。
若有严重的或持续性疼痛和发热、且鼓膜膨出,医生可行鼓膜切开术(一种在鼓膜上打开一个缺口的手术),让脓液从中耳流出。鼓膜切口不会影响听力,可自行愈合。中耳炎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需在他们的鼓膜中放引流管(鼓膜置管)(见图鼓膜切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