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参见胰腺炎概述。)
胰腺是上腹部的一个器官,可产生胰岛素(一种激素),并通过胰管将胰液分泌至小肠第一段(十二指肠)。这种胰液含有消化酶,可帮助消化食物。
在急性胰腺炎中,炎症迅速形成,数日至数周内缓解。
在慢性胰腺炎中,炎症逐渐进展、持续存在,可导致胰腺永久性损伤和瘢痕形成(纤维化)。这种纤维化是发生慢性胰腺炎的标志。随着慢性胰腺炎的进展,分泌胰液中消化酶的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被破坏。
病因
症状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急性胰腺炎发作史或酗酒史,医生会疑诊为慢性胰腺炎。医生作出诊断的依据是影像学检查和胰腺功能检查的结果。
影像学检查
腹部 X 光检查可用来寻找胰腺中的钙沉积物,有些慢性胰腺炎患者有这种表现。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可用来显示慢性胰腺炎引起的改变并明确有无假性囊肿等并发症。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可使医生查看胆管和胰管。这种检查很少用于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但如果需对胰管进行某种治疗(如置管 [支架] 通过胰管内的某处阻塞或去除结石),则医生可能会做该检查。
超声内镜检查(带有超声探头的一根柔性观察导管经口进入胃和小肠第一段)是另一种有助于发现胰腺和胰管异常的检查方法。
由于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胰腺癌的危险增加,因此症状或胰管狭窄发生的任何恶化迹象都会使医生考虑患癌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很可能会做血液检查、MRI 扫描、CT 扫描或超声内镜检查。
胰腺功能试验
血液化验
治疗
慢性胰腺炎的预后因人而异。
即使饮酒不是病因,所有慢性胰腺炎患者也应禁酒戒烟。
控制疼痛
控制疼痛对慢性胰腺炎的治疗而言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环,治疗重点在于减轻疼痛并延缓疾病进展。每天进食 4~5 次低脂饮食有助于减少胰酶分泌并减轻疼痛。
有时需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缓解疼痛。这些止痛措施常常无法缓解疼痛,从而需增加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但这可增加患者药物成瘾的风险。医生可能会推荐其他止痛药,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和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并开处方要求患者单独用药或与阿片类药物联合用来控制慢性疼痛,但疗效因人而异。慢性胰腺炎所致疼痛的药物治疗效果一般不令人满意。
医生可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有时医生可使用内镜(一个柔性观察导管)进行治疗。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进行内镜内治疗可用来引流由于瘢痕形成(狭窄)和/或结石而阻塞的导管。这种方法可以缓解疼痛。
碎石术(一种使用冲击波碎石的方法)可用于破碎较大的或卡在胰管中的结石。
如果胰管扩张或胰腺某区域有炎性肿块,则可能需手术治疗。例如,对胰管有扩张的患者,经手术在胰管和小肠间做一个旁路能使70%~80%的患者疼痛缓解。对胰管无扩张者,可行胰腺部分切除术。切除部分胰腺可使分泌 胰岛素的细胞减少,此后可能发展为糖尿病。医师需要对停止饮用酒精以及任何可能发展为糖尿病的患者准备外科治疗。
有时随着体积不断增大,胰腺假性囊肿会引起疼痛,从而需要在内镜下或经皮穿刺进行引流(减压)。
胰酶补充剂
补充胰酶可通过减少胰酶的分泌来减轻慢性疼痛。酶补充疗法因为安全且副作用少而被经常使用,但它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疼痛。
对于胰腺功能不全的患者,随餐口服片剂或胶囊形式的胰酶提取物可降低粪便油腻度,帮助食物吸收,但这些问题很难消除。补充剂应随餐服用。医生有时建议患者将组胺-2 (H2) 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少或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与胰酶补充剂一起服用。通常,患者接受胰酶治疗后,体重有所增加,每日排便次数减少,粪便中的油滴消失,总体感觉好转。若这些治疗无效,患者可尝试进一步减少脂肪摄入量。此外,可能需补充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 A、D、E 和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