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通常有相当快速的情绪转变,从高兴、活跃迅速转变到闷闷不乐和离群。这些转换极少提示任一种精神疾病。躁狂-抑郁症比这些正常的情绪转换严重得多,情绪持续的时间更长,通常数周或数月。
双相情感障碍在儿童中较为罕见。在过去,当幼儿(4 至 11 岁)每天多次强烈烦躁时,经常诊断双相情感障碍。现在认为,这类儿童患有破坏性情绪失调紊乱。
双相情感障碍通常在青春期中期或成年期早期时出现。青少年的双相情感障碍与成人的双相情感障碍相似。
病因不明,但是患此症的倾向是可以遗传的。病因可能包括脑内的化学因子异常。在患儿中,应激事件可能会触发疾病。另外,某些其他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ADHD) 也可能引起一些类似的症状。环境中的某些药物和毒素(例如铅)会引起类似症状。
最近的研究还表明,使用大麻产品的青少年患某些精神疾病(即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增加。遗传因素未能解释这种风险增加。令人担忧的是,最近大麻的合法化可能使青少年(及其父母)对使用这种药物有一种错误的安全感。
症状
在许多儿童中,双相情感障碍的首发症状是一次或多次抑郁发作。
主要症状是情绪高涨和强烈兴奋(狂躁)的感觉与抑郁交替出现,后者可能发生频率更为频繁。儿童的情绪可能出现剧烈变化。
在躁狂发作时,睡眠被打乱,患儿可能变得富有攻击性。可能有非常积极的情绪,也可能极为易怒。可能会快速讲话。思维活跃。也可能会出现妄想。例如,儿童可能会感觉自己是伟大的天才,或者已经有重大发现。他们的判断力可能会受损,青少年可能会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例如滥交或鲁莽驾驶。年幼儿童可能会有戏剧性情绪,但这些情绪往往仅持续几分钟。在学校的表现往往会恶化。
抑郁发作时,双相情感障碍患儿的表现类似于抑郁症患儿,感觉沮丧并对平时的活动失去兴趣。可能表现出思维和行动缓慢,睡眠时间比平时更长。绝望和内疚的感觉可能会压垮他们。
躁狂-抑郁症儿童在发作间期显得正常,这与 ADHD 患者持续过度活跃的表现不同。
症状通常逐渐开始出现。不过,在疾病出现前,儿童通常已经表现出喜怒无常,而且难以管理。